【一周关注】差斯达克——中国的创业板开闸


【一周关注】差斯达克——中国的创业板开闸

23日下午收市以后,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深圳举行了创业板开版仪式,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创业板正式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尚福林共同为创业板开板。这标志着难产了十年的中国纳斯达克即将分娩,第一批28家企业将于一周后上市交易。据说后面还有200来家等着审批的圈钱大军。
创业板又被称为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指在主板之外,为不满足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的证券交易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即今天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它着手创建于1968年,并与1971年正式投入运营,目前有上市公司5000多家,其中就包括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 戴尔(Dell)和思科(Cisco)等国际顶尖的高科技企业。
纳斯达克(NASDAQ)是(美国)全国券商自动报价系统的缩写,后来成为美国创业板市场的代名词。由于纳斯达克成功地创造了以比尔盖茨和微软为典型代表的造富神话和传奇企业而名声鹊起。创业板成为世界很多国家证券市场竞相追逐的对象,并大多冠以“斯达克”的词缀。比如,韩国的KOSDAQ、新加坡的SESDAQ,以及美国纳斯达克在日本的亲儿子——假斯达克(JASDAQ)等。不过,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除了美国的纳斯达克外,世界各国的“斯达克”家族并没有什么好的业绩,日本的JASDAQ甚至已经倒闭。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一改往常那样“遵循国际惯例”的惯例,这次中国的创业板市场没有去追逐“斯达克”的名号,甚至或多或少还在刻意地回避。其主要原因除了国际上“斯达克”家族的名声不是太好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一个称为“SDAQ系统”的法人股交易系统,后来一些在主板市场上亏损退市的公司也被下放到STAQ系统进行交易。深圳的二板市场估计是嫌晦气,所以就不愿意与SDAQ为伍了。况且,如果中国的二板市场也挂SDAQ后缀的话是叫“吃斯达克”(CHISDAQ),还是叫“差斯达克”(CHASDAQ),都不怎么好听。
从1999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提出,适当时候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到今天创业板市场的正式开板。至今已经十年有余。十多年来,一直到正式开板,人们对“创业板”都给予了极大的希望和美誉:有人称23日“是中国资本市场以及科技界、企业界都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更有人说“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的正式开板,标志着一个与主板市场平行的崭新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正式启动创业板市场的正式开板,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领导们对创业板推出的意义更是1、2、3、4、5地论述着。但是,我更担心的是:在信用整体缺失的我国,在主板市场上都问题丛生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搞一个约束条件更低的“创业板”市场,管理者的能力——尽管他们现在口口声声地说他们一再诸多方面加强了监管!
不言而喻,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显然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有人说:风险大意味着回报也大。我不以为然。在成熟的市场上,高回报意味着要承担高风险,但是高风险未必会带来高回报。如果政府不能对二板市场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二板市场就只有风险,而回报只属于那些大小非。
如果我们忘性不大的话,我们或许还记得起五年前深圳市场推出中小板时的情况。在第一批上市的中小板中名列第二的江苏琼花(002002),在上市仅仅10个交易日后爆出了虚假披露信息违规上市的丑闻,证监会一股脑就把责任退给了中介机构,而交易所只是对有关责任人给与警告性的惩戒。但是江苏琼花从市场上圈的股民们的钱,却依旧被糟蹋。5年后,连年亏损的江苏琼花不仅已经被st,今年又再加*。五年来,中国证券市场更是丑闻不断,就连上市公司高管的“违规减持”,证监会和交易所都无法控制,我很难相信他们的管理水平是否能管得好平均发行价就已经达到56倍市盈率的创业板。
中小板中的老二的江苏琼花在上市10天就暴露出问题,而在创业板本次推出的首批28家上市公司中,排在首位的,号称创业板第一股的特锐德(300001),还没有上市就已经爆出“《招股说明书》与之前对外宣传的股东构成内容上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地方,无法自圆其说”的报道。而证监会和交易所都没有对此作出说明,这使得我们对创业板的前途产生了更加多的忧虑。
首批28家准备登陆创业板的公司,在公开募集资金的过程中,虚高发行价,超募资金高达119%。也就是说,这28家公司比原定的计划从市场上多圈了一倍以上的资金,虽然证监会和交易所口口声声说要加强对超募资金的监管,但是,在募集资金的过程中,高达119%的超募,就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管理层的承诺是多么的薄弱与可笑。试问:如果你有能力监管上市公司对超募资金的运用,为什么不能降低超募的比例,让这些公司少从市场上圈点钱,而资助更多的高新企业?
创业板或许不是中小投资者的盛宴,而是大小非和管理层圈钱的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