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牛市为什么变成了伟大的出货?


  节日长假期间国际金融市场借美元指数再创一年新低75.78再度强势反弹,其中黄金昨天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62美元。大宗商品CRB创09年新高,道指与恒指距今年最高点仅一步之遥。然而,对于A股可能带来节后反弹昙花一现的陷阱。

  首先,历史上国际金融市场有两次借中国节日长假变盘围剿A股多头的先例,2008年国庆长假启动国际金融市场史无前例的整体崩溃,10月下旬见底反弹。2008年国庆长假行情可谓杀完多头杀空头。与之成为对照,2006年五一长假行情杀完空头杀多头。2006年五一长假大宗金属井喷在节后嘎然而止。黄金创历史新高730美元一个月狂跌至550美元。伦敦铜创历史新高8800美元后9个月狂跌至5500美元。

  如果说2008年10月美元的超强走势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崩溃,那么2009年10月的美元的超弱走势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超强走势。

  2008年10月美元的超强走势主要源于金融危机带来避险需求,那么2009年10月的美元的超弱走势的主要源于对于未来美元地位的莫名担忧。先是联合国会议的一份报告建议用一榄子货币替代美元,近日有报道称海湾国家与俄日法商讨用一榄子货币替代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结算货币(后被有关方面否认)。然而,这两条史无前例的爆炸性利空并未炸穿美元指数75的防线,更不用说染指70大关再创历史新低。可以预言,只要美元指数75的防线不被有效击穿,黄金突破千元大关成为多头陷阱可能极大。至于道指与恒指等海外股市及大宗商品反弹构筑最后的多头陷阱可能极大。因此,A股节后大幅反弹若沪市日成交不能反弹至千亿之上,并持续于千亿之上,极可能昙花一现。欲知A股为何进入长期弱市?且看博主新作《毁灭与颠覆》的连载第7-10---证监会的遗憾:伟大的牛市变成了伟大的出货。

  78证监会的遗憾:伟大的牛市变成了伟大的出货

  股指期货:为何千呼万唤不出来

  2008年4月一个知名北京私募经理曾表示,只要三大利好(降印花税、创业板、股指期货)出两个,市场就会止跌并出现大反弹。当时A股处于3000点。2008年过去了,三大利好只出一个(降印花税,居然破天荒地五个月降了两次),结果,A股果然并未出现大反弹,反而令3000点再度腰折。2008年年底A股收盘1800点。

  2008年11月新加坡交易所一高层人士表示,新加坡交易所A50指数期货,2006年年底推出是个错误,因为当时本想与即将推出的沪深300指数期货配套运作,不料两年过去了,后者出台时间至今无法确定。具讽刺意义的是,2006年年底沪深300股指期货出台呼声最高时,正是要与A50股指期货争A股定价权。

  创业板、股指期货的出台日期还要与市场博弈多久?在没完没了的拖延中,损失的不仅是政府的信用,而且耽误了市场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时机,甚至连利好本身的价值也在打折。

  筹备近十年的创业板,被列入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创业板,在2008年没有推出,2006年开始筹划的股指期货,这个本来可以帮助机构规避长期投资风险的工具,没有在市场过热时推出,这是造成市场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

  据悉,台湾排名前20名的基金全做股指期货。而A股市场由于没有避险工具,熊市来了唯一选择只有卖股票。因此,机构投资者无法扮演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无法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呈现显著的散户化特征,比如2007年个人投资者资金周转率是800%,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周转率竟也达到了400%。

  尚福林的遗憾,不是一个人的遗憾

  2004年尚福林刚刚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时可以说是踌躇满志。然而,5年过去了,尚福林最终会不会带着遗憾离开他的岗位?

  历史会记住尚福林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气魄,发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中国股市自1990年创建以来留下的最大问题——股权分置,由此而出现了一轮两年半上涨6倍的超级行情,然而,由于没有对“大小非”解禁的供求失衡作出合适的制度安排,最后这场“伟大的博弈”变成了“伟大的出货”,由股改开始的“制度性牛市”,以股改派生的十万亿以上市值的“大小非”减持,引发“制度性熊市”而告终,股权分置改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是成功的失败,还是失败的成功?这个问题恐怕要留待历史来回答。

  应当承认,尚福林的遗憾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中国证监会与美国证监会(SEC)名字简称一样,但二者权威却无法比拟。在中国,诸多政府部门的言论政策都涉及股市,都可以影响股市波动,而中国证监会作为正部级事业单位,在所有对证券市场有话语权的政府部门中级别最低,且不说那些必须跨部门协调的政策,如成立平准基金、限制大小非减持、调整印花税,以及提高保险、社保、QFII资金入市比例,央行、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谁会买证监会的账?即使证监会主管的政策,证监会自己也作不了决策,无论被中国金融交易所负责人戏称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的股指期货,还是2000年开始筹备的创业板,哪一个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荷兰股市400多年前、华尔街150多年前就使用的融资融券,在中国居然成了难产的创新,证监会负责人居然称原订2008年12月1日开始试点的融资融券要等“最优状态”下推出,这岂非遥遥无期?经济学本来就没有最优只有次优。

  而在美国,别说其他政府部门,就连美联储也只是用货币政策间接调控股市,几乎从不直接评论股市,只有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美国证监会SEC)有权监管股市,其执法依据是1933年的《证券法》、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而这两部法律沿用至今,仅在1978年修改了几个条款。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与美联储一样具有独立性,只向美国国会负责,而不是向总统负责。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由国会任命任期一届七年,比总统和美联储主席任期还长。

  深交所创始人禹国刚指出,要抑制股市狂涨暴跌,最根本办法就是,全国人大尽早颁布一部新的法律《投资者保护法》,从法律的高度,来规范这个证券市场的一切参与者(包括监管者)的行为,特别要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

  看来,尚福林的遗憾,不是一个人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