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网友:先给大家拜个早年!
没想到一篇排解自己心理情绪的博文,会引来各位网友热情帮助。真是太感谢大家了!
看了各位留言,包括破口大骂的,我都很受教益。尤其要感谢很多同行、前辈和年轻精英“语重心长”的教导。我这里写点反思的心得,以作为致谢之辞。
首先要声明:之所以发生那样不愉快的事情,责任全在我这里,无论从专业素养、职业责任哪个角度说,都是这样。在这里,也郑重向Z同学致歉!前天写那篇博文可能是处在情绪中的缘故,使一些网友读出自己是在诉苦埋怨别人的味道来,其实我主要是想排解排解情绪(我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只会写点文字,不幸的是,还被网友发现了很多错别字,而且文字“很烂”,再致歉!),与其说是牢骚他人,倒不如是在悔恨讨厌自己!
如有网友所说,连起码的沟通能力都没有,还写出《人本致胜》那样的书,全是纸上谈兵!——此话一语中的,说的确是实情。我自己也早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上课时老调侃自己,说自己是“说人事,不做人事”,光说不练是“说家”,根本不是什么所谓“专家”,尤其是在那些真正专家的MBA学员和各行业领导学员面前,绝对没有自谦的意思,而是“实话实说”!
是啊,人家孩子客客气气地打电话要给你谈谈,凭什么一听就火冒三丈,有话好好说嘛!一个将进入知命之年的人,还是老师呢,怎么就如此没有涵养?!你自己肯定有心理障碍,还说人家孩子有心理问题。是的,我也自知自己心理有问题,而且也有性格缺陷,也如有网友指点的,做过心理咨询,不过心理师说我属于正常范围,我觉得问题可能出在自己性格缺陷,以及特殊的成长经历方面吧!
在性格及做人方面的修炼,几十年来我做了很大努力,今天能作为一名老师,还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对我来说已经是奇迹了。当然,与“正常”标准还差得很远。可能有读者不知情,那本《人本致胜》的书,其实就如同上篇博文一样,是排解心理问题的结果,类似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东西。
就自己成长经历来说,一个“无知愚昧”的农村孩子能走上老师职业生涯路,既是高考科举制度的最大收益者,也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受害者,因为前者所以能当老师,因为后者所以发生如此“小儿科”、有些荒唐的校园故事。因此,看到今天孩子讨分数,情绪复杂,才做出那样夸张的反应!
近年来,由于职业原因,对于应试教育造成的可怕恶果,我作为一线老师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往往痛心疾首、焦虑痛苦不堪。大家可能都有同感身受:今天的孩子们所面临的时代,与二、三十年他们父辈们的情况,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在家长、社会和学校“应试”教育环境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仍然停留在我们前辈灌输的“应试思维”惯性中,急功近利地攀学历、争分数,而不能直面现实独立思考和正视自己前面的路朝向何方。
把这些道理给学生们讲明白,并最大限度地在课程上把自己年轻时“不会做人”带来的苦恼和经验教训与学生们(特别是本科生们)分享,以免学生们少走弯路,我觉得这应该是工商管理老师、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授课老师最重要的职责。因此,可谓“苦口婆心、唠唠叨叨”,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平时作业等形式,与同学们沟通。
为了淡化应试意识,本来可以完全开卷考试,但由于本科成绩在现行教学体制下权重很大(如以分数排名推免上研究生等),怕不客观、不标准学生找来打架,不得不有一定比例的闭卷考试,但即使这样,我出题时坚决避免那种死记硬背应考式的问题,如什么选择题、填空题啊什么的(如此考下来,凡是考得“不理想”者,我认为都是只有应试能力而无真正理解感悟能力的学生),而且在考试时间上也从来不放在“严肃得可怕”的期末考试周,都是随堂考。
此外,在课堂上,还特别从“专业”角度给同学们讲:绩效评估本来就是一种主观判断,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虽然老师会尽力注意成绩评估的“效度”和“信度”,区分出好坏优劣,但只能做到大致准确,如果因为多几分少几分找我“算账”,实在没有多大意思,请同学们不要在考试后再向我兴师问罪讨分数!你平时好好学习,自然会得高分的,如果应试式地随机应变搞投机,肯定分数不会高。请同学们放心,相信老师不会故意为难你,在学校连老师都不信任了,到社会上还能信任谁?
我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学生: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们也是一个在传统上不大讲究规则的国度,但依我自己数十年的人生经验,只要自己刻苦努力,把事情做到位了,在各种场合还是有基本公平可言的,因此,作为大学生要关注社会公平规则,但在个人做人修炼方面还是要往内使劲,如果你能够超越自我、积极进取,就应该相信会有你应得结果的!还是会得到基本公平对待的!
……这些话,我觉得都事先在课堂上公开地讲明白了。但是,如此“苦口婆心”一个学期讲下来,自我感觉尽心尽责了,应该得到一些职业成就感了,却突然来个“依然如故”的讨分电话,原自以为是的“成就感”立马一败涂地,于是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做出那般无理性、没涵养的情绪化反应……
(请各位网友注意:以上解说确实没有或主要不是为自己辩解开脱!如果有,你千万不要理睬!)
我平时是最不把自己当人的老师,在同学面前也从不摆老师的臭架子,而且骨子里讨厌那些装模作样、拿腔捏调的“人物”,但我是一个没有“文化”、脾气不好、自卑到莫名其妙死要面子的“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笨拙地遇到各种尴尬难堪的局面,只能无可奈何地感叹、懊恼、郁闷。作为一个自觉活得还算真实(也许过分了)的人,又无奈地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所谓“尊师爱教”的社会环境里,以及高标准、严要求老师做“世范”的校园里,难免也莫名其妙、不自觉地沾上“老师为大”的坏习气。如果是这样,在文章或言语之间流出这样的毛病,我要很好反思,也请各大网友多多原谅!
希望大家就事不对人(这也正是“把人当人”之人本原则在此种情况下的具体体现!),能够由小事见大意。如此这般的“讨分数”事件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校园里的文化情景,让我们在自己特殊的转型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环境下,都来认认真真思考一下:为什么“分数”会如此这般要我们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命?它与我们民族复兴、国家可持续发展又有什么钩挂?……
谢谢大家在大过年的快乐时分,抽空看我文字,听我唠叨!
再次给大家作揖拜早年!
博主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