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尚之“再造”
文/管益忻
这儿说的“再造”是指如何优化——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把面广普及与底蕴开发结合起来。
在商言商。从企业来说,对时尚文化的把握,重要的一点是将市场“占有率”与“占有度”结合起来。打造出一个“T”字形时尚文化。人们说,日本人的特点是往下钻,而中国人则喜欢在面上大做文章。而我以为,重心在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要一个完整的“T”字形架构的时尚文化,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在既往,中国之所以不深钻,跟中国的市场经济的缺失有关,在西方,有个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时空的市场经济发展。在无此经历的东方,处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我国,这种发展的就够多了。而至于同处亚洲的日本还有一个原工业化,发展起来了,中国没有。严格地讲,中国真正比较准确的、符合当代含义的市场经济,是92年小平南巡谈话开始的,这是从官方允许的。当然,早在1979年小平跟意大利女记者,叫什么利奇都谈过了,中国要搞市场经济,但是,整个国家并没有真正公开的,大张旗鼓的,全面的,系统的作为官方允许的发展市场经济那是92年的事儿。92年到现在,满打满算,16年,时间很短。所以,中国很难免它不是浮在面上,有好多是飘在面上的。在日本人看着,可能是“很肤浅,小儿科”,日本它可以深一点。其实,日本也是经历过类似的这样一个阶段的。最初在四、五十年代,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到,基本到75年,将近三十年间,“日本造”就是残次品的代名词。那会儿中国人买东西都喜欢美国货,一说你是日本造就完了,这肯定是地摊上的杂货,它那会儿也是肤浅得要命,尽管麦肯·阿色一个劲儿地在那儿搞民主化改造,一个劲儿的往那儿灌民主。在经济大搞质量革命。当时的日本有三个美
第二,把购买与使用结合起来。
就是对商品购者和用者的统一。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购物的一大时尚是:男的买了女的穿,女的买了男的用。这个结合起来也有些难度;但是,又迫切需要。其实,完全是男的买了自己用,女的买了女的穿,那倒也不一定。有人他愿意送礼,愿意,这首先是一种爱情,女的给男的买,男的给女的买,这很好。但是,应该统一;这个“统一”是指统一到实际使用上来,尤其用我们的客户经济理念来讲,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用者满意才算数,用者不满意怎么做也不会差强人意啊!
第三,把全球化与中国化结合起来。
在时尚文化理念上要解决全球化和民族风格统一的问题。全球化和民族风格,以前的日本开始就是这样子走过来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肯定也得走这条路;既是全球化的,又是中国化的,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现在跨国公司只要到了中国一个劲儿地学中国文化。一个
第四,把先锋消费与大众消费结合起来。
经验告诉我们,消费先锋们多半是时尚潮流的开拓者,于是,便有了一个消费先锋与大众消费者的结合问题。肯定有一部分跑得快的,消费先锋啊,他们接受新事物快。但是,你又必须得跟一般的消费者结合起来,二八定律吧。按照长尾理论来讲就是这样,你不能光管二八定律。而且,大热门、二八定律在美国现在也不是绝对的,在中国更不用说了,何况中国产业集中度绝大多数还没有达到“三”的法则,多数还没到,现在中国的汽车也没到,家电差不多了。家电大概前五名吧,占50%,多数没走到。即便到了的话,长尾理论也是对的。这就是要先锋分子与大众市场、大众消费者相结合。
第五,把流变转型与稳定主线结合起来。
时尚,在相当时空条件下处流变状态。然而,是到了经济、社会转型和消费转型问题的时段中,它又一定得转型。我们这个社会还是父权制,这个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有根本改变的,但是,它在变。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这里边夹着家庭重构的问题。家庭正在重构,离婚率升高,丁克家庭在增多,都说明家庭在变化。这即父权制的转轨变形,与此相联系的是,消费模式的转轨变形,我们要使二者结合起来。特别要在消费者模式转轨变形中抓好时尚文化,时尚管理。企业的管理当中要研究时尚管理,发展战略的时尚化问题。企业的发展战略的时尚化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尚化问题,甚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尚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