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上证综指还是深圳成指,都是用来反映沪深股票价格涨跌变化的。但上证综指与深成指的缺陷性同样非常明显,上证综指因为采用上市公司总股本作为权重,导致未能流通的股份也被计入指数中,指数的失真、权重股左右股指涨跌的弊端比较突出;深成指虽然是以上市公司已流通的股份作为权重,但由于其样本股只有40家,代表性显然不足。
如何让指数客观地反映出股价的涨跌,以规避权重股的“多股独大”或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市场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市场上的沪深300指数,采用的以自由流通量为权重,而且样本股的代表性也不存在问题,但相对而言,投资者一般还是以上证综指作为投资与进出的依据。
日前,深交所在其首页上发布了一则简短的公告称: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规模与流通性,使深证系列指数及巨潮系列指数更具有参考价值及可投资性,决定于2009年1月19日起实施采用自由流通量计算指数。亦即从本月19日起,包括深综指等深市指数的编制都将以上市公司已经流通的股份作为权重来计算。
毫无疑问,深交所此次修改指数编制方法将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除了股改“钉子户”之外,深市的股改基本完成,但并非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份都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通。包括深综指在内的相关指数,其失真的情形不可避免。可以预见的是,深交所改变指数编制方法之后,其所有指数将能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
目前的上证综指,其市场地位不容置疑。即使是深市的投资者,也要看其“脸色”行事。尽管如此,上证综指的缺陷却是市场无法回避的。前年中石油挂牌时,因为股价虚高,导致中石油一家上市公司占有上证指数近两成权重,也导致了上证指数几乎成了中石油的“影子指数”。因此,改变上证综指的编制方法,剔除其中的失真成分,让其更好地体现出所有上市公司股价的涨跌,已经时不我待。
笔者以为,上证综指的编制,也应该像深市一样,以自由流通量作为权重。对于参与股改的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大小非的禁售期未满,则相关股份不计入指数,其什么时候解禁则什么时候计入;对于新老划断后的新股采取同样的方法。对那些还未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只将其目前已流通的股份计入指数。另外,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增发、配股的情形,这些新增股份在没有解禁时,同样不计入指数,只有在解禁日才能计入指数。
如果出现上市公司大股东自愿锁定股份,或者其承诺的减持价格未达到以前,其已解禁的股份虽然可以流通,但也有必要剔除其中的权重。毕竟,这些股份被锁定之后,已经改变了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股价的涨跌也会受此影响。
另外,虽然国内证券市场有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指数等投资者主要参考的指数,但事实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数。沪深300指数毕竟只包含300家上市公司,随着今后更多上市公司的不断上市,其代表性问题同样会日益显现。因此,有必要编制融合沪市主板、深市主板与中小板所有上市公司在内的中国A股指数,同样采取以自由流通量来计算指数。只有这样的指数,才能真实地反映A股市场的涨跌,并可避免市场以失真的上证综指作为投资依据,亦可避免指数误导投资者的情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