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余秋雨版的神话
——《解剖余秋雨<寻觅中华>》之三
转自:北京方雨教授
【陈明远按语】北京方雨教授对于余秋雨新书《寻觅中华》做了翔实、深入的解剖。特此推荐给广大网友们一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揭露真相,让余秋雨“说谎骗人成性”的花招原形毕露,为世人皆知,为小人预警,为后人足戒。功莫大焉!
【摘引评论】
(1)纵容骗子和喜欢人们被骗同出一理,即用虚假的东西来捞取利益;
(2)余的矫情、虚饰、夸张、空洞,符合某种所谓官方意识和奸商暴利;
(3)因虚假,他很受欢迎,也有一批暗中支持者,但却不一定是真正喜欢者,看没看过他的东西都不一定,如书商,特别是擅长推销伪劣产品的奸商;
(4)电视台负责人,只是借炒作包装来吸引眼球,因此看上余的花里胡哨巧言令色,不一定认真审查过余秋雨真货色(真正的学术水平)几斤几两;
(5)对余的揭露批判,不仅仅是对这一个人,他不过是一种现象中的典型、样本。污染社会文化和青少年心理。
(6)为了对中华文明负责,为了对广大公众负责,为了对历史负责,必须义不容辞地揭露批判以余秋雨为代表的虚伪、狂妄、嚣张、浮躁……,必须树立正气、压倒余的歪风邪气。这才是大功大德!
【北京方雨正文】
余秋雨的《寻觅中华·天灾神话》,大肆宣扬天命论的观点,把地震灾害说成是“预示着大警告、大终结,或大开端”,已经有很多人给予批判。本文不想从世界观的角度来批判这篇文章,仅仅指出他的几个明显的史实错误和知识性错误。
1、余秋雨怎么能在两天后就知道唐山地震的死亡人数?
余秋雨在该文开篇时写到:
“我刚开门,他们就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就在两天前,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死亡几十万人” 。(《寻觅中华》18页)
“直到昨天,我的思路一直锁定在遥远的传说时代,因此即便胡思乱想也脱不开那个范围。只不过,刚刚发生的大地震常常穿插进来,几十万人的死亡现场与四五千年前的天地玄黄,反复叠影。” (《寻觅中华》19页)
请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身为上海市写作组成员、刚刚发表文章批判过“投降派”的他,居然联想到:“这次在唐山出现的让万方战栗的宏大手笔,显然要结束一段历史,但是这种结束又意味着什么?是毁灭,还是开启?是跌入更深的长夜,还是迎来一个黎明?”
看来,余秋雨的确是“先知先觉”,预料到动乱即将结束,所以才放下刀笔,“潜藏”进所谓“蒋介石的隐秘藏书楼”。
但是,当年唐山地震后,死亡人数和财产损失一直是高度机密,各级组织也不可能在两天后就得到任何有死亡数字的绝密文件(连以后下达的文件中也没有)。当时,连新华社记者都严禁拍摄受灾现场照片,一般外地群众更是根本无从知晓灾情的严重程度。而且,由于当时完全禁止外国记者采访,所以连外国媒体也无法得到消息。地震后报纸广播上全都是“人定胜天”的“正面宣传”(见附文),根本没有人想到能死亡几十万人。24万的死亡数字是1979年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时才公布于世的。
余秋雨自称当时像“逃犯”一样“潜藏”在“荒无人烟”的奉化山里,可是当地群众居然在地震后刚刚两天就告诉他连中央都不一定能如此之快统计出来的数字,他也居然会在脑海中出现几十万人的死亡现场,这本身就是一个编得太离谱的“神话”!
2、“滴水能穿石”、“铁杵磨成针”是从精卫填海的神话 “派生”出来的?
接着,余秋雨开始了对中国命运深沉的反思,“凭借着一场巨大天灾,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重温那些传说和神话”。在说到精卫填海的神话时,他有如下高论:
“精卫填海的神话,就是一个雄辩的例证。由此,还派生出了“滴水能穿石”、“铁杵磨成针”等相似话语。” (《寻觅中华》23页)
“滴水能穿石”、“铁杵磨成针”是从精卫填海的神话 “派生”出来的?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汉语词典》上对“派生”的解释是:“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 。“滴水能穿石”、“铁杵磨成针”各有自己的典故,怎么能说是从“精卫填海”的神话中“发展分化”出来?
难道余秋雨真的不懂“派生”是什么意思?或者又是与“致仕”一样,是“古词新用”?
3、夸父变成了森林?
余秋雨也联想到夸父追日的神话:
“这位叫夸父的男子追日,是一场艰苦和兴奋的博弈。即便为这场博弈而付出生命代价,他也毫不在乎。追赶就是一切,追赶天地日月的神奇,追赶自己心中的疑问,追赶自身力量的底线。最后,他变作了一片森林”。(《寻觅中华》23页)
不过,我从小就听幼儿园阿姨讲过,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变成了树林。这怎么跟余秋雨讲的不一样?莫非阿姨讲错了?或者另有一说?于是查阅资料,结果如下: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有人考证认为“邓林”就是桃林。
《列子•汤问》在夸父的手杖化为树林的细节描述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那么,神话中的夸父又变成了什么呢?在《山海经•中次六经》有“夸父之山” 的记载,所以,后人传说夸父变成了一座山。
也就是说,我的幼儿园阿姨没讲错,我也没记错。
那么,请问余秋雨,你告诉大家夸父“变作一片森林”,根据在哪里?恐怕是你余氏版本的神话吧?
—————————————————————————————————
附: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后第二天《人民日报》的报道:
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
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
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讯 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七月二十八日三时四十二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七点五级,震中在北纬三十九点四度,东经一百一十八点一度。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地震灾区人民群众十分关怀。地震发生后,中共河北省委,天津、北京市委和震区各级党组织,已经采取紧急措施,领导群众迅即投入防震抗灾斗争。中共河北省委领导同志已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灾区指挥防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有关省、市卫生系统,已组织大批医疗队赶赴现场。大量医药、食品、衣物、建筑材料等救灾物资正源源运往灾区。国家地震局和河北省地震局已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监视震情。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已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迅速组织起来,团结一致,展开抗灾斗争。他们决心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发扬人定胜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团结起来,奋发图强,夺取这场抗灾斗争的胜利。(1976.07.29)
继续阅读:
余秋雨读书的地方是蒋介石的藏书楼吗?——《解剖余秋雨<寻觅中华>》之一
余秋雨真的从来不用成语吗? ——《解剖余秋雨<寻觅中华>》之二
北京方雨其他批余文章:
君主成了公子,王尔德入籍德国
余秋雨在洪堡大学乱点鸳鸯谱
余秋雨对汉字和古埃及文字的错误认识
余秋雨得了“悖论”强迫症吗?
余秋雨能靠中文资料和猜测考察世界吗?
余秋雨的混乱逻辑
余秋雨在冰岛和芬兰陷入恐怖与绝望
余秋雨在德国“学生监狱”里犯的错误
余秋雨的又一惊人发现——“巴黎没有十八世纪的建筑”
余秋雨的“悖论”不成立
余秋雨的“都市逻辑”立论是错误的
余秋雨一个点评出现三处错误
余秋雨越描越黑
评余秋雨的歪诗
与巨川谈余秋雨的对联
说大话难道是余秋雨的特权?
看看余秋雨如何装神弄鬼
北京方雨原创与转载的全部评余秋雨的文章(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