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关于“大接访”的发问让谁坐立不安?


    按中央部署,海南省县委书记大接访已经开展了一个多月了,各地落实和推进的情况怎么样?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牵挂心头。8月5日,他借到汕尾市调研的机会,和省委常委、秘书长肖志恒一起,没和任何人打招呼,轻车简从直接来到海丰县信访接待室,进行一次暗访。“怎么没有看到县委书记、县长的接访情况登记表?”汪洋问。工作人员赶紧在厚厚的一叠表格中翻查。“喏,这是县长的。”工作人员说,县委书记接访那天,表格还没从上级部门传下来,所以还没有补登记,但在信访局的办公室里已经做了登记。“走!那到你们信访局的办公室去看看。”汪洋说。一个多小时后,得到消息的海丰县委书记彭俏奇、县长郑佳匆匆赶到了县信访局。“一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为什么你们一出马就能解决,这里有什么值得总结的吗?”省委书记的发问引起了大家的深思。(2008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南方日报》) 

    汪洋书记,不打招呼地开展暗访“大接访”,体现了其对大接访成效和成果的重视,见证了其对民生问题落实的牵挂。而汪洋书记一次又一次的“紧追逼问”,更让接受暗访的官员感到不说“真话”不行,不付“真情”不能。 

    长期以来,各地一直存在着很多久拖不决、悬而未决的问题,可是一到了书记等“一把手”出马就能“顺利”解决或很快落实。这是为什么呢?正如汪洋书记所指出的,“这说明几个问题。一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还存在一定缺陷,一些职能部门没有认真地履行职责;二是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对问题的处理考虑不周全;三是处理的各种棘手问题,缺乏创造性,没有敢于担风险的改革创新精神。”这也是长期困扰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梗阻”现象的一个重要成因,还说明了某些领导身上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作风”和“官本位思想”。 

    令人钦佩的是,汪洋书记对于这一现象并没有怒骂、痛批,而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分析和引导:集中一段时间请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接访是为了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和健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制度机制,让领导干部将来可以不接访。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接访中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要坚持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可以公布接访干部的分管内容,使群众有针对性地来反映问题。要不断探索建立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责任、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努力消除由于制度、作风和观念上的障碍引发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领导的作风如何,办事的效率怎样,只有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为此,汪洋书记来到了群众之间进行了解和询问,听到群众“究竟什么时候能把房产证办下来,还不清楚……”时,汪洋宽心一笑,随即叮嘱当地干部要认真抓好落实,把好事办好。汪洋书记这种“穷追猛打”“一探究竟”的精神,的确让人感动,更让百姓感到欣慰。“哦,谢谢!”老人望着汪洋的背影激动地说。 

    汪洋书记暗访“大接访”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向每一位参与或不参与接访的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很多应该思考、应该落实的问题:“当场解决了多少问题?”、“解决的是些什么问题?”、“现场解决不了的怎么办?”、“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你们认为大接访的形式怎么样?”、“一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为什么你们一出马就能解决,这里有什么值得总结的吗?”……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并不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失时机地问一问,提一提,还是很有必要的。这起码可以警醒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牢记住自己的职责,牢记住群众的期盼,牢记住党和政府的嘱托,做一名将好事办好、实事做实、难事解难的好领导、好公仆。 

    汪洋书记关于“大接访”的发问,虽不说尖刻、刁钻,但是对于一些平时喜欢弄虚作假、不能尽心尽职的官员而言,回答起来还是会有点紧张、有点不知所措的。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习惯了由秘书“伺候着”,对于老百姓缺乏一种真感情,自然也就不会付出真行动,遇到群众上访或领导发问,只能“支支吾吾”、“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含含糊糊”、“哼哼哈哈”、“迷迷糊糊”、“马马虎虎”。 

    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个人,到底做了哪些好事、实事、善事,不是靠自己标榜的,而是靠群众评价的。相反,如果自己根本什么都没做,装是装不出来,唬是唬不起来的。群众喜欢真心诚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官员,而对于一些耍嘴皮子、玩鬼点子的官员,却是恨之又恨、痛之还痛的。 

    其实,“大接访”, 只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种途径和手段而已。对此,我们是要合理地利用,但是不能一味地依赖,更不能认为干部“大接访”,就百事可乐了。其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地把老百姓装在心中、系在情上,时时、处处、事事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分忧,是根本不需要“大接访”或“一把手”来“接访”的。“零距离”换来的“零接访”,才是真正的官民和谐、社会和谐。



新闻链接: 

    汪洋海丰暗访“大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