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影响油价吗?——基于贸易中介视角的分析
孙泽生 管清友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30美元左右上涨至2008年 140美元的高位。无论以名义价格还是真实价格来看,国际油价都达到了19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点。高油价刺激了全球性的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形成和扩散。与此同时,投机是否推高油价的争论也不绝于耳。我们也看到,油价上涨和投机规模扩大几乎同时发生。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交易量在最近几年直线上升。据Masters(2008)估计,流到商品市场的资产从2003年末的130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3月的2600亿美元,其中约70%与石油等能源有关。在笔者的研究经历当中,在本轮油价上涨之初就不断有学者和机构指出投机推高油价,并认为国际石油期货商故意抬高油价。我们的疑问是,如何界定投机行为?投机是如何影响油价的?仅仅是投机行为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把国际油价推高300%吗?2008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盟、国际能源署(IEA)、美国国会、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等纷纷宣布调查石油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但至今也没有比较统一的结论。CFTC在2008年6月16日在给美国国会的一封信中表示,投机交易占美国原油市场关键原油期货合约交易的70%,但投机交易份额提高并不意味着投机交易推高油价。
投机行为与期货市场密不可分。而石油期货市场的形成则根源于石油市场结构和定价体制的演变。基于此,本文从贸易中介的视角,探讨期货市场、对冲基金投机行为影响油价的机理,并分析当前高油价的成因,最后提出高油价的全球治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