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八中——老百姓送子女入学的神话?


近些年来,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八中学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他们的学校迎来了不错的声誉。初中学生,以能上八中为荣;小学毕业生,为了能上八中而挑灯夜读。就连还未上学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亲就早已经为他们立下了宏伟的目标——为了将来能上八中而作不懈的努力。老师们就更不用说了,谁能教出考上八中的学生,谁就是县、市里的名师,区、校里的骨干,名利双收。

所以无论你走到哪里,但凡是谈到孩子的入学的。“你看,张啊姨家的那个儿子真听话啊,今年考上八中了!”“今年A校考取了八中20名、40名”……,我的那个小子也要给他去那里读一读了。” 总之,录取八中的学生越多,越能证明该校的一流办学质量。不信你查查,在近年来黔西南州所有初级中学的招生简章中,哪家不是把“在本年度中,我校的考生录取八中X名放大放在招生大字报头板的?八中因此成了“众星棒月”的神话。

前不久,学校安排我进行小学一年级的报名工作,按上级规定。不满六周岁半的不予报名注册,这下可苦了好多家长。因为他们的子女比六周岁半小一点,可到明年去,又比明文规定的入学年龄——七周岁大一点。按理说,学生读书大一点思维的发展要适应一些,而且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也发现,大部分入学太过于早的孩子,在刚开始时成绩还算可以,但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后,逐渐跟不上形式,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足七周岁或超一点入学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我把这经验之谈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得到的答案遍一致:老师啊,这些我们都知道,可是如果明年读,到小学毕业时,超过年龄,就不能考八中了,听了这些话,我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不错,八中近年来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这些成绩是跟八中领导超前的管理、特别是在招生上、师资的选备上是有很大关系的。难怪八中的招生广告词会说“走进八中,就等于有一支脚已经进入大学。”“八中是造就状元的学校”。作个比喻:“八中的学生是一副牌,八中的老师拿到牌就叫牌,只等和牌了,至少都是个平和(三本什么的);而其他学校的老师得到的牌一三五七九、筒子、条子、万子毫不挨张,要想和牌谈何容易啊?”如此下来,八中成了老百姓送子女入学的神话也就很正常了,作为一名八中人,得到如此的殊荣,真是值得欣慰啊!黔西南州有此名校,这也是黔西南人民的自豪啊!

可是,最近也经常听说八中的某骨老师又与八中分道扬镳了,我不敢妄言个中的缘故,但有一点值得人怀疑:八中的声誉达到了一定的高峰,是否会犯中国皇朝的通病——“高处不胜寒”,最终给崇拜八中的人们留下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叹息呢?现在就把孩子的未来押注在六年后的八中身上,可六年后的黔西南州兴义第八中学,还会是老百姓送子女入学的神话吗?

而黔西南州,这个拥有几千、几万所中小学的地区,只推出了一所神话般的中学,这又是黔西南州教育的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