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那场发成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牵动了全体中国人的心。那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宝贵。面对灾情,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用自身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颂歌。(5月15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荡气回肠的诗句,上小学的时候就在我心中产生过强烈的震撼。如今品读《党员在行动》这组报道,使我对这一诗句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心灵再次受到震撼。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情牵十几亿人的视线,几天来,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关注着震区灾情,更关注着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救灾队伍的每一点发现、每一个动作。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看到了总理星夜兼程赶赴灾区的身影,看到了中央各部门和灾区各级党政军机关雷厉风行的行动,更看到了抢险救援第一线党员干部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的精神风貌。
从这些无私无畏与震灾抗击的共产党员身上,让我忽然想到了延安窑洞的那盏煤油灯,想到了长征途中的那双草鞋!是啊,我们党是从最艰苦的环境中走来,以最坚定的信念努力克服面临的所有困难!长久的党风建设,长期以来的政治工作,使我们党形成了“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锤炼和考验,这种传统和精神永不褪色,不断发扬光大。在这次与震灾的抗击中,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的,仍然是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他们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用自己最朴素、最无华的行动,将入党时的誓言诠释得淋漓尽致。
由此,让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革命战争年代的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和平建设时期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改革开放时期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英雄模范的影子。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和他们一样,今天这些奋战在抗震救灾各条战线上的人们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特有的伟大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党性和人格的魅力,感受到了危难之中中流砥柱的伟力。他们都是党的脊梁、党的光荣。
我们党为什么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除了因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的正确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始终起着标杆、旗帜、引领和导向作用。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识,以及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力量所在,信心所在。
时下,抗震救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在进行中。而共产党员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人心、团结和带领人民夺取胜利的号角,也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所在。一个民族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一个政党,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党员,还有什么艰险不能战胜?
新闻链接:视点:党员在行动——救人摆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