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需求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得到了空前扩大。但是,规模的扩张并不意味着能够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反,高职院校培养得人才并不能尽如人意。一方面企业需要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又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以学科为本人才培养模式,即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仍然很大程度上沿用以前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得人才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缺乏就业能力。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样才能获得自身快速发展。
2.内涵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获得了迅速扩大,服务社会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这些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计划[6],积极提高我国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这项工程以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把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这一举措将会促进一部分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同时也将会带动其他高职院校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上来。
3.人才培养逐步由职业能力训练转变到综合能力培养。20世纪90年代,高职院校所探索的以任职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已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素质。这样,一方面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现实,而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终身学习将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因为,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中,高支教育运行的中心不是学校,也不是企业,而是受教育者本人,因此只要高职教育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积极主动地按照社会需要进行改革,必然将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大有作为。
5、高等职业教育必然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职教育界在层次和类型的问题上争论已久。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不再成为高职教育界讨论的焦点。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在经历21世纪初一段时间的内涵发展之后,必然探索本科层次,以至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这不仅是高职教育界的愿望,更是受教育者和企业的梦想,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