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西方国家,官员“开博”并不鲜见。美国总统布什、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已成为大选的重要助选工具。竞争激烈的选举制度,让西方政府官员无法忽视网络这一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而博客因其对个人性格的凸显,更成为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们塑造自身形象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官员开博渐成风气,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博客在人们这样那样的质疑中闪亮登场。海南省临高县县长符永则被称为“中国官员博客第一人”;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被称为“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是全国最早开博客的市长;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是全国首位开博客的环保局局长;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是全国首位开博的物价局局长;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是目前国内名气最大的博客官员;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不仅自己开博,还号召当地官员集体开博……
宿迁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郭金感受颇深,不仅将“开博”视为一种“挑战”,还归纳出了政府官员开博的三大好处:一是勤动脑,逼着自己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可以有效地防止“愚钝”;二是勤动手,面对电脑写作,可以有效地防止“手拙”;三是勤动心,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可以有效地防止“官僚”。
笔者认为,官员开博客最重要的是加强了政府执政的透明度,而且拉近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如果日理万机的官员开一个自己的博客,喜欢多事的人一度官员的风采,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意见、建议,有无拘无束,那该多好啊。不会上网,不会敲键盘的,也不要紧,现在的领导,谁没有一两个秘书,放下架子用心学习十天半月,就会了,这不是太难的事。官员开博,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所需要的。
官员开博,其实不是什么难事,很多人“以没有时间”为由,但他们中有多少能通过网络了解百姓生活的,在办公室无事可干时就玩游戏、打扑克,周末不是进茶园就是去旅游,说实在,很多官员把电脑当作摆设,根本不会熟练运用,或者只是一台昂贵的游戏机。有些还把博客当作“儿戏”,认为自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发表建议才不失身份。我想,官员通过博客与群众进行交流,可以缩小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之了解到较深层次的见解、观点,获取一些真正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现实、得力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