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经常去的博客玩,总能路过并看见自己曾经对一些博友文字的评论。分外亲切和惊喜,又觉得很陌生,仿佛不是自己评的,不禁多看了几眼。暗思,自己如果失业了,能不能做个博客评论家?嘿嘿,颇觉有趣,今天拿过来,一起欣赏。哈哈,所谓欣赏,是自吹自擂啦,蛮好玩的。开心就好。
友情提示:本评论排名不分先后,也不按姓氏笔划为序。所涉博友,如果觉得不妥,请告诉我,我一定拿下。
阅读提示:博友的文章已经链接到文字中下面划杠杠的地方,鼠标变成小手手都表示有下级链接弹出,要阅读原文,点击就能进入。注意了,呵呵。(注:可惜转到价值中国网时链接不见了,小手也不见了。算了,不管那么多,先移过来再说。)
对玻璃唇的《“文化恐龙”与野性的思维》之评:
“这个没有信仰的种族,文化在市场经济的面前全面崩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种族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信仰多元化,这是历史的进步。民间百姓们信仰佛、伊斯兰、基督的非常广,还有信仰祖先的,也有信仰道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也有千千万万。可去问问身边的人。文化在市场经济面前并没有全面崩溃呀,此语让我很是惊讶。不破不立!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文化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新旧文化的激荡中,不难看出好多有良知的文化人始终默默耕耘,在坚持中扬弃,在创新中发展。怎么说是全面崩溃呢?
“对政治怀有野心的文化人继续被政府所征用,嗅觉灵敏的文化投机分子闻到了市场的金钱味道,忙不迭的贩卖小情小调、色情与隐私。前者为国家主义大唱讴歌,后者为大众消费所豢养,奴性是这些文化人的根本属性。他们既无有英雄主义气质,更缺少对终极信仰的追问,他们的灵魂早已以五分钱硬币,三毛钱纸币的价格,不等的当给了他们的基础信仰与中间信仰。”——试问,作者是什么样的文化人?立场在何处?从以上似乎可看出,作者持否定观点。那正确的是,文化人应该怎样?
和谐文化是多元文化,不能对不同于自己的文化人一棍子打死哟。文化人从政,说到底是对社会的贡献,是用他们的才智服务人民大众的一种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文化人的觉醒。
试想,如果这个国家多一些有作为的文化人治国理政,民族还能不振兴吗?社会还能不发展吗?时代还能不前进吗?文章对国家主义之微词,似乎表明作者是超越地球的外星人,这更让我感到吃惊。试想,哪个人不是民族的、国家的,离开现实谈主义,只能是空谈。
文化人经商(权且说是经商吧,“贩卖小情小调、色情与隐私”,本身就是商业行为),诚然,作为思想行者的文化人,这样做似乎显得不伦不类。可从当前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看,这样做其实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尝试和实践,而文化产业却是对普通百姓有益的伟大事业啊。即使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也是发展中的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一切都会随之而完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文化人的尝试,那我们这个社会就将永远停留在你所说的纯洁的象牙塔里,止步不前。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文化人为大众消费服务,是文化的新的实践,离开人民大众,作者这样的“思想家”吃什么喝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以上所言,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是一种极端。
要想成为对人类文明进步有贡献的思想家,就不能离开当今的现实的民族的人民大众的广褒土壤。否则,其思想只是纯粹的文字游戏,也只有死路一条。
对石娃写写画画的《并非诗意的…诗意早餐》之评:
这已经是很诗意的啦,复夫何求?哦,这美丽的早餐,是缺少了共赴的谁啊。那就在旭日东升时,打开窗,把太阳和风儿逗引进来,闭眼凝神,双手合什,长呼气,默念:多好吃的早餐啊,我要享用啦!哈哈。然后开吃,什么也不去想。再去上班或做别的事。
又对《短信》之评:手机短信——人人成了文学家。我是人,我也发短信,我是文学家!哈哈。
又对《除夕片断》之评:中国新年速写。嗅觉灵敏,目光犀利。哈哈!触角伸到了好多地方。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暖;城市化问题——农民工可否不再返乡;人文情怀——这样也可以祝福的;生命的感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那就珍惜吧;广州真是大都市,繁华是自然的,竞争是残酷的,累了时就休息。
对饮醇自醉的《豫东风情》之评:
让我了解了豫东的一些风情,哈哈,很开心。我们这里,相亲,恩,我不知道了,因为小时候的农村人找对象是怎么地,忘记了。长大后,进城了,我没相过亲,也没见过相亲的。唉,遗憾。初四我们这里是不出门的,不管是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2007.03.07
对博文的评论(一)
comment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