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时成功到盖棺定论
关键词:百家讲坛 财富 成功 标签 本色
央视《百家讲坛》打造的文化名人于丹教授在说了论语、庄子之后,又于2008年春节再次讲《论语感悟》,近日在张越对她的专访中,于丹说媒体对她的批评分两种,一种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让她再深入思考与研究的;另一种是涉及人身攻击与谩骂,那些被过滤掉了。但对她压力最大的,还是观众的过高期望,是那些作为标签的褒义词,而她自己不希望生活在标签上,因为那些诸如出色、优秀、成功、女强人、智慧等等标签都是刻在墓志铭上才能够算数。她要为了那些标签而活剩下的30-40年很累!因为被糊上的标签越多,本色的成分就越少。
任何评论在每个人都有临时成功与盖棺定论的区别。
去年8月11日的一篇《从新结婚年代到新享乐主义的潜在尴尬》中,本人提到:
每个人都希望,而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他所期望得到的结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从生命角度讲,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出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来,死去的时候也什么都带不走;从金钱的方面讲,很多人挣钱,再挣更多的钱,然后到一定的时候把它们全部赔掉,然后爬起来再去挣钱,如此往复。
人总是在追求前面的东西,挣钱,花钱;再挣钱,再花钱,如此反复;当一个人没有钱的时候,尽一切可能去挣钱,不管他是否承认,都是如此,挣到钱后才发现,其实钱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再花钱去得到“比较有价值的”东西,当他知道钱可以买到几乎一切可以标价出售的东西的时候,而且真的用钱买到了,就会更深切地感觉到感觉钱是非常没有用的东西,那成功时的喜悦仅仅是瞬间的感觉,而非幸福的感觉。瞬间过后,就回复到不满足的状态中,最终到“千金散尽还复来,最终一梦枕黄梁”的时候,才能得到最终的安宁。
当你感觉自己不得不为了挣钱而活着的时候,不管那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还是仅仅为了生存,你就已经成为金钱的奴隶了。看那些高级写字楼里面那些小资情调浓郁的人,可以住豪华而宽敞的房子,可以开名牌汽车,可以穿数千元甚至是上万元一身的衣服,但他的那些东西都是从银行那里得到的按揭买到的,就是说,那些东西都不是自己的,所以,他们要拼命地挣钱来养活这些东西,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某一天他不挣钱或失业了,所有那些东西都不是自己的了。
现在需要得到的并不是他拥有什么东西,而是他对什么东西的使用权,哪怕他的衣服是借的,他的车子是偷的,他的房子是租的,(甚至他的老婆都是临时的),只要拥有这些东西,在别人的眼光中,他就是成功的。为了得到一单生意,他可以对自己讨厌的人大献殷勤;为了不被老板“炒鱿鱼”,他可以对于企业中那些非人性化的东西忍气吞声;为了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他可以牺牲享受自己的生活或者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
表面上看是潇洒地“领先享受生活的品质”实际上已经沦为金钱的奴隶。那时,一切的出发点并不是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而是能否挣钱,一切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东西都换成了相同的东西。
有人说,当你的资本超过1000万的时候,那钱就不是你自己的了。
任何人的成功也都是暂时的,一方面临时的成功是更大的成功的阶梯,忽视临时的与小的成功就不会有更大的成功,人是需要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另一方面成功也是稍纵即逝的,成功会让人的状态从沉寂而浮上水面,越深厚的淤泥在水底还是有营养有价值的,那么泛到水面就会在一定范围内让水域遭遇污染。
但是,当人们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层面的时候,那些制造这些东西的人与那些想要去体验但没有能力去体验的人,他们的快感从何而来呢?建筑工程师与设计师往往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其实所谓成就感无非就是自己的梦想实现的一刹那或者幻想自己的梦想实现的时候的感觉,没有梦想的人是不会有快感的,也不会有成就感。
回到开始的那个关于金钱的话题,其实核心并不是在于你是否是为了金钱而工作,也不是在于你是否在创造新的价值,核心问题是当你在那么做的时候是否是轻松的、愉悦的,当你所做的事情是(或者接近)你的兴趣与爱好,你认为你所做的是否是在实现(或者是接近)你的梦想。
尽管人是需要朋友的帮忙的,但我始终认为需要把命运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只要做事情的时候有相应的收获,并且做的时候很开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定做个工作狂,也没有必要一定是在做自己的生意。
在本人看来,钱是一种工具,是帮助人实现自己的各种梦想的必要条件,但除了钱之外,要实现梦想还需要其它一些条件,相比之下,钱就不是那种“核心竞争力”了。
幸福生活需要金钱,但仅是金钱堆砌出来的生活绝对不会有任何幸福可言,金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一旦一个人感觉到金钱可以买来任何他(她)所需要的东西的时候,她的生活就毁了。毕竟有很多东西,尽管很虚幻也很基本的东西(比如感觉与感情)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忙忙碌碌,似乎很害怕自己停下来,拼命地争取更多的金钱与名誉,不是有圣贤断言人生在世为的只是名利二字吗?
别人通过看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来判断他成功的程度,这就成为一种社会标准,每个人都在尽量迎合这种社会标准,却失去了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张扬的个性。
当他把这一切当成自己的乐趣的时候,生活是美好的;而当他把这作为不得不去做的义务违背自己的本性的时候,他是最可悲的,甚至连街头的疯子,襁褓中的婴儿都不如。
识抬举之后谁得到利益回报?这是我们始终需要在盛名之下理性地问自己的问题。
即使为了冰冷的标签而失去自己的本色与原则也是对自己的残忍——毕竟标签是需要在盖棺定论的时候才算数的。
贾春宝
2008年2月7日星期四
• 地产电影的倡导者-CG产业的新生力量——盛世远景 www.gview.com.cn 品牌总监
• 首创“B 2 M”电子商务模式的芝麻客www.zhimake.com ,COO
• 电话:13269258122
• MSN: [email protected]
• QQ:469063961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