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赢日本吗?做梦都想!能赢日本吗?做梦也赢不了……当30年的恐韩情节还萦绕于眼前时,另一个同样尴尬的记录却在不经意间与中国队邂逅在历史的轮回中,1998—2008国足逢日已然十年不胜。
先来简单回忆一些记忆的碎片(国奥比赛除外),98年霍家军首秀,2:0日本,范志毅勇冠三军;00年亚洲杯半决赛,国足2:3日本,进球的是杨晨,指挥的是米卢;03年友谊赛,国足0:1日本,周海滨的国家队处子秀,主帅是阿里汉;04年亚洲杯决赛,国足1:3,李明进的球,阿里汉派的将;08年四强赛,国足0:1日本,超男+国奥的组合毫无战果,拉杜成了这次的倒霉蛋。
10年抗日,负多胜少,乃至于进入新千年国足已无胜绩可言,但这不能单纯理解为国足将士在“思想上放松了要求、政治上不追求进步”,更加与军训和队列演出是否优秀毫不沾边,相反,中日两国历史上的恩怨使得双方交锋不用做任何动员,球员们也会鼓足干劲冲刺到底。
从比赛场面上不难看出,国足队员的血性确实值得激赏,上半场是徐云龙滑铲田代有三,下半时有李玮峰对铃木启泰的冲冠一怒,这些举动也许值得商榷,但却着实可以帮助球队提升士气,激励队友更加卖力。如果说三军将士用命,结果仍难求一胜,那就不能归结为简单意义上主观能动性问题了。
10年前力克日本,郝海东、马明宇、范志毅,霍顿麾下一代精英无不正值当打之年;8年前小负对手,黄金一代虽已显暮色,但米家军中杨晨正值巅峰;4年前,李毅成为一时笑柄,好在还有郑智独撑门面;遗憾的是,今天完败于日本二队,我们再也找不到可以救国足于水火的队员,面对日本,每个队员都希望自己能挺身而出,可惜有心抗日却无力回天,以中国足球的现状而言,即使依靠“神仙球”赢了日韩二队、甚至蝉联四国魁首,又能解决什么实际的问题?
当山濑功治机警的门前抢点得分时,中国队目前最具进攻才华的年轻人陈涛却还在为了俱乐部“三停”处罚困恼;当驹野有三可以轻松完成边路进攻战术时,朱挺全场没有完成一次像样的内切突破。这些年轻人将是今后中日男足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差距现在就如此明显,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其实从这一刻起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重庆奥体中心在赛后响起了拉杜下课的嘘声,这有些欺负人了。霍顿式胜利和杜伊式失败并不取决于两位主帅的执教能力,队员自身能力的高低才是临场竞技的决定性 因素,事实证明,十年前后的两支国字号球队,根本就无法同日而语。这就好比中国队的主帅无论是杜伊还是卡佩罗,朱挺都不会在短期内熟练运用内切突破技术, 无论中国队借鉴拜仁的4231还是法国的4222,张帅都不可能在右路45°秀出萨尼奥尔的传球一样,我们都相信,绝大部分队员的确是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有些使命注定就不是他们所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振兴中国足球。
曾经很诟病杜伊的用人,认为前南的老头儿没有德国的老头儿而有手腕、有韬略,但潜心细思又会觉得,即使蒿俊闵们披上先发战袍又能如何,难道可以成为抗日英雄?即使韩鹏没有受伤又能如何,难道可以KO中泽佑二?
根本的根本、关键的关键都只有一个——中国足球早已过度透支,近似于脑死亡,所有的比赛包括奥运和20强赛在内,不过就是一张张的幌子而已。给死人烧报纸或许可以骗鬼,但在竞技体育背后妄图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这只能是单方面的痴心妄想。
中日战后唯一可以稍感安慰的地方就是,李玮峰的累计黄牌停赛。大头场上的拼搏尤为令人感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玮峰是国足在四国赛上唯一的一块遮羞布,但他不应该和国足一起接受媒体和球迷们的惩罚。坐在场边平静(虽然他内心肯定不会平静)的看完中朝之战,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英雄唯恨死的不得其时、不得其所,作为国足队长,想必李玮峰不会“有所其所”了,但一场恰逢其时的停赛正是上苍对于他额外的眷顾。
最后笔者想要交待的是:倾拉杜之才、毕国足之主力决战于斯役,仍奈何日本二队之不得,偏偏仍是动辄“抗日”云云,请不要如此轻易的就把71年前、114年前,437年前的抗日英烈们与中国足球联系在一起,实在有辱先贤,关于足球范畴内的所谓“抗日”话题,今后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