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检察日报》一篇题为《安徽厅级贪官悔过书涉嫌抄袭 法庭忏悔似作秀》的文章,除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一丝苦涩的笑料以外,还便于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贪官的真实素质。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曾经的领导干部素质如此令人失望,则值得大家深层次反思。
该文介绍,张绍仓,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正厅级),兼任皖能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此前曾任安徽省计划委员会商贸处处长、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7月11日,张绍仓涉嫌贪污、受贿案在阜阳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
庭审中,在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绍仓掏出老花镜,含泪念了自己写的长达4页的悔过书,三次说出“后悔”二字,恳求法庭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
然而,记者发现,张绍仓的悔过书,和《检察日报·廉政周刊》在2007年5月29日以《“我的错误是在无监督约束下发生的”》为题刊发的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原区委常委、同安镇党委书记朱福忠的悔过书有几处雷同,有抄袭的嫌疑。
看了下张绍仓的个人简历,其于1986年4月即官至正处,任安徽省计划委员会商贸处处长。按说在那个“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背景下提升的处级官员,自身应该是具备一定素质的。可20多年的处级以上官位,却令自己连一份忏悔书都不会写,还得靠剽窃别人的“作品”来作秀,实在是一种悲哀。
想想张绍仓在犯案前,那一段是威风八面,别说讲话稿理所当然由秘书代写,如果张绍仓想弄一个什么高级职称需要撰写论文,也会有人自告奋勇效劳;如果张绍仓想要拿一个硕士、博士文凭,秘书不仅帮着做作业、写论文,恐怕连上课也代劳了。因此,别看现在的官员动不动就是本科、研究生学历,也别看那么多的领导是硕士、博士,一些机关甚至炫耀干部的再教育成果。其实,那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大伙儿心里像明镜儿似的,除可以给个人或者单位谋取一些利益外,还有什么其他用处?
我不太相信一个34岁就官至正处级的官员,连写一份忏悔书的原始能力也没有,关键恐怕还在于张绍仓为官多年,自然养成了没有稿子难以开口的习惯,这种长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自身的某些器官怕是已经严重退化了。
想想现在的各个单位、部门,哪怕是个科级单位,也都设置一个带“秘”的部门,这个“秘”的最大职责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中国的官员为什么喜欢念由秘书代劳的长篇大论?根源在于机构臃肿,官位太多,无所事事。贪官抄袭忏悔书,实际上是其一贯工作作风在法庭上的延续,这种悔过书其实还是其在位时那些充满假、大、空内容的报告、总结的翻版。
贪官涉嫌抄袭悔过书,都是秘书惹得祸!
相关新闻
首发:http://blog.people.com.cn/blog/log/showlog.jspe?log_id=1188860849862740&site_id=45461&stati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