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钱从哪里来最是百姓期盼
李华新
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积极扩大住房、汽车和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表述引人注目。住房、汽车消费对此轮经济增长的兴起形成了强烈拉动,当前却都出现低迷,而农村消费被认为是我国未来消费增长的空间所在。
目前已出台的措施包括: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对农民的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众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以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用财政补助的办法支持彩电、冰箱等家电“下乡”;投资2800亿元进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减少住房困难群体进行消费的后顾之忧等。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有所提高。”这是国家统计部门的一项调查中的意见,提高大众的消费能力,提高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意愿,从而扩大对轻工、纺织、房地产、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 2008-12-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
其实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管是企业的员工,还是事业单位的职员,对于自己每年的薪水是否增加,都是心中有数的。企业也好单位也好,经济效益是每年都必须增加的,因为不增加,那就意味着你的政绩没有增加;另外一点是,单位领导的工资也是如此,恐怕是在自己当上官之后,工资薪水增加之后,其他的就不再要靠工资,而是要靠其他的一些灰色收入来满足自己为官的虚荣。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过扩大投资特别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虽然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远看还是要靠消费。这话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是,消费的拉动需要谁来拉动,是需要中产阶级、高收入者,还是享受低保的弱势群体。显然弱势群体是不足以支撑起消费重任的。而消费的领域似乎是需要在有一定规定收入的时候,这种拉动的成效才可以显示出来,不然的话、低收入者连自己的生存都是问题。那么他是无力来消费的。其实在我们对物价指数进行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CPI的下降,似乎现在在统计数字上是有意义的。但是具体到个人的消费上,似乎并不能真正感觉出来。现在的鸡蛋的价格是低了些,但是粮食的价格却是一直居高不下。一个观点是城市人最大的希望是生活副食品的价格低,而农民的希望则是收购的价格能够足以支付他的指支出,不然养猪也好,种粮也好,比较效益低,那么就会向其他的产业转移,甚至不去种粮和养猪。而猪价粮价越低,那么这种积极性也是不高。等到国家用资金扶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机构性的难题,却是一直不破题。一直在困扰着市场。
“消费要想扩大,一是要让大家手头有钱,二是要让大家有钱之后还敢花。”中低收入人群充满消费愿望,但收入却较低。所以扩大消费最好的办法还是提高他们的收入。可是这个收入的增加,通过那种渠道来实现,这是一个很显性的问题,现在的扩大社会公共福利的方式是一种普遍意义的,而提高提高收入,尤其是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还需要通过来增加富人的财富税负来实现均衡。现在的燃油费的改革之中,人们对那些全国遍布各地的公路管理费的稽查人员的安置,似乎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些人如果是集体企业的职工,不安置或是使其下岗,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这些本来就是食利者阶层,就是在消耗国家财政,只是在进行管路的收费管理, 但是其结果是在工资的收入上大大超出了普通劳动者。
此外,人们对未来住房、教育、医疗等支出的预期在普遍加大,制约了消费,应当改变这种预期。 因此在当下提高就业率,这似乎也是当务之急,而就业问题不能解决,那么,整个社会的稳定 ,以及提高消费者的信心,这些措施都没有错。但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大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证券市场,需要通过股市来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实也是实体经济也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从而才可以进一步尾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在这个时候提到GDP与大众收入挂钩似乎才是有意义的。
消费税长久拉动内需的一个持久之计,可是要消费百姓要手中有钱,没有钱,你靠什么消费,中国的消费水平低,不是百姓不愿意不想消费,而是现在的后顾之忧太多。比如现在的一些经济适用房问题,中国民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就说,现在的这种降低房价来让低收入者购买的办法,实际上是在让财富贬值的,因为一栋50万元的房子,仅用30万出售,那么那20 万元,是谁买单呢?显然那个房子,是由国家来支付费用的,而国家队钱是哪里来的,是全体国民创造的。而那些高收入者的未必是高税收,而普通劳动者的税收,在支付了这样的一份财富来源,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不对财富拥有者进行高税额的征收,那么这个税源的仍然是需要普通劳动者买单的。
“目前刺激消费还有很大的政策空间,比如调高个税起征点、继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提高住房货币补贴标准等。” 从这个思路来看,我国政府一方面采取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办法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兴建保障性安居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减轻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双管齐下扩大消费的政策取向非常明显。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