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那么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呢?有的。南
事物总是有变就有常,有常才有变,这本身就是一种阴阳关系。天道规律永恒不变的最高表现是天上地下、阳尊阴卑,这是易经成卦的根本原则。《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这个“性命”是什么呢?就是造就生出一切生命的天道,“顺性命之理”就是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立天之道” 阴与阳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仁与义也是不变的。易经每卦六爻,每两爻一组,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故“兼三才而两之”、“六画而成卦”。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彼此交错,互相迭用,就构成了天道所表现的常变规律,但天道本身是不变的,可以说天道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和最高法则。
人类成就、完善事物,不仅要遵循变化的规律,更要遵循不变的规律,即效法天道。乾卦《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地、日月、四时、鬼神之道是不变的规律,聪明有智慧的人,要与这些道“合”,而不是去违背它。坤卦《文言》说:“承天而时行”;艮卦《彖辞》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就是说人要与“时”俯仰,与天道的变与不变产生协动、发生共振,社会人生才能实现“其道光明”的理性目标。
在道德修养和社会人事方面,易经要求人的行为要符合既不太过、又无不及的“中”。“中”是天地自然之道的正中运行,它是永远不变的。事实上这个“中”的概念就是孔子所讲的“中庸”之道,它是事物在阴阳交易中获得和谐存在天定法则,是永远不变的。
(陈嘉珉,
易经是“变经”(上):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8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