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学基础(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描述了社会主义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方面,他认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了,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还带著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後,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但是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注释1)在这里他使用了“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样的词汇,把这一阶段纳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但在后面描述这一阶段的政治方面时,他却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注释2)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显然这一时期既不是共产主义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在这里说得很清楚,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革命的转换时期”,只有经过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从前者变为后者”。
为什么马克思得出了这样的相互矛盾的结论呢?社会主义社会到底属于共产主义还是介于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一个社会形态呢?
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相互矛盾的结论中,我们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肯定不是属于资本主义的,无论它是属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还是介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他都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托胎而来,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
唯一难于理解的是马克思在首先讨论社会主义经济时把它归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之中,但讨论社会主义政治时,却把它列为了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一个时期。
让我们看一下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经济是什么样的:“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後,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至於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末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但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於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注释3)
马克思在这里论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分配是“按劳分配”,但他认为这样的分配方式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这实际上告诉我们,马克思认为的这一阶段既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又含有资本主义的因素的时期。他之所以没有把它称为“社会主义时期”是由于马克思在1842年《共产党宣言》中,社会主义是作为反面教材使用的,《哥达纲领批判》发表于1875年,只是在1882恩格斯发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一著作后,社会主义才被马克思主义者广泛承认。
由于马克思在写作《哥达纲领批判》一文时没有好的词汇来描述这一阶段,因而他对这一社会时期的认识是模糊的,尽管他意识到了这一时期的存在,意识到了这一时期是既包含共产主义因素又包含资本主义因素的,意识到了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革命的转换时期”,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没有明确独立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矛盾放到了《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上的瑕疵危害是严重的,在随后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都是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而进行实践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极左路线一直占上风,这导致了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中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了邓小平,有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回归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来了。
注释:
(1)、(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描述了社会主义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方面,他认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了,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还带著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後,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但是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注释1)在这里他使用了“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样的词汇,把这一阶段纳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但在后面描述这一阶段的政治方面时,他却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注释2)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显然这一时期既不是共产主义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在这里说得很清楚,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革命的转换时期”,只有经过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从前者变为后者”。
为什么马克思得出了这样的相互矛盾的结论呢?社会主义社会到底属于共产主义还是介于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一个社会形态呢?
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相互矛盾的结论中,我们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肯定不是属于资本主义的,无论它是属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还是介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他都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托胎而来,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
唯一难于理解的是马克思在首先讨论社会主义经济时把它归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之中,但讨论社会主义政治时,却把它列为了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一个时期。
让我们看一下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经济是什么样的:“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後,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至於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末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但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於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注释3)
马克思在这里论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分配是“按劳分配”,但他认为这样的分配方式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这实际上告诉我们,马克思认为的这一阶段既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又含有资本主义的因素的时期。他之所以没有把它称为“社会主义时期”是由于马克思在1842年《共产党宣言》中,社会主义是作为反面教材使用的,《哥达纲领批判》发表于1875年,只是在1882恩格斯发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一著作后,社会主义才被马克思主义者广泛承认。
由于马克思在写作《哥达纲领批判》一文时没有好的词汇来描述这一阶段,因而他对这一社会时期的认识是模糊的,尽管他意识到了这一时期的存在,意识到了这一时期是既包含共产主义因素又包含资本主义因素的,意识到了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革命的转换时期”,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没有明确独立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矛盾放到了《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上的瑕疵危害是严重的,在随后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都是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而进行实践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极左路线一直占上风,这导致了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中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了邓小平,有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回归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来了。
注释:
(1)、(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哥达纲领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