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的争论,有些群体阶层一方面在改革的过程中获得利益,并把更多的利益希望寄托于继续改革;另一方面又指责改革在侵犯自己的利益,回过头来指责改革的“迷失”。这样就出现了“改革悖论”,似乎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成功源于改革,失败也源于改革;改革本来可以更好的;甚至是没有改革可能社会发展的更好;等等。
这使我们重新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改革真的是一个悖论吗?
首先,改革是社会博弈的总和。
“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似乎指出了改革的必然性与理性选择的本质,其实改革不仅是理性和必然性的选择,改革更体现了社会博弈的进程。改革的产生来自于社会整体博弈,改革的发展也必然是社会整体的博弈进程。在改革的博弈过程中,人们既会获得利益,同时又面临利益的竞争。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成员利益博弈的过程,自然会出现获得利益与利益被侵蚀的各种结果。换句话说,改革总是表现为获得与失去的总和,从这个角度来看,改革作为社会博弈的必然阶段,不是个体或某些阶层所独有的,不是仅为特定阶级服务的,是社会整体博弈的结果。
其次,改革悖论实际上反映国民心理发展的一个阶段。
改革产生利益满足,改革产生利益侵蚀,实际上反映出国民在改革博弈过程中的对于改革的认知心理的波动,也就是说改革这一社会整体的博弈过程还远未达到均衡状态,仍在发展变化。体现在个体心理与认知上,就把自己的利益增长与这一过程对比,以反映个人利益在社会中的位置。在继续深化改革必然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博弈过程时,个人利益增长与社会整体博弈过程的这种不一致不协调自然不会避免,甚至还会加剧,这样就促使国民心理不断变化发展。
第三,改革不是温室里的“乌托邦”。
改革作为社会整体的博弈过程,不是乌托邦式的平均分配,也不是理想化的谦恭礼让,是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腐败、黑幕具有着天生俱来的生命力,在改革特别是开放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不完全遏制它,它就会时刻寻找机会滋生蔓延。对于如何遏制社会黑暗面的探索,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完成显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成就,因此才会出现将腐败黑暗归结于改革、发泄于改革的现象。但是,改革不是温室里的“乌托邦”,改革同样要面对狂风暴雨。
从博弈的角度来看,改革必然是矛盾的集合体。社会成员在博弈过程中,既有获得利益的满足,当然也会有利益被侵蚀的现实,改革既不是鸦片让人借以自慰,改革也不是挡箭牌、替罪羊。正确认识改革是我们民族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改革是社会整体博弈过程真实面貌的反应,是我们民族的自画像。
(如欲转用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