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掉价”是祸还是福?
“大学生”这个听来让人羡慕的称呼,如今已是风光不再。大学生不仅从“天之娇子”这一自豪的高位回归到了“普通劳动者”的地位上,而且还面临着就业的困难。有报道说,2007年将有500万大学毕业生,成为普通劳动者,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
尽管现在的大学生都已“掉价”了,在人们的眼里也没有过去的“含金量”高了,就业也相当困难了。但是,全社会对大学生的“所作所为”还是非常关注的,因为大学生毕竟是国家花钱培养出来的,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所以,当有些大学生“应聘高尔夫球童”或者“非转农”等职业时,人们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就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说,大学生“应聘高尔夫球童”,这是大学生自我“贬值”;有的人说,大学生“非转农”,会不会占了农民的利益;也有人说,大学生应当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就业机会等等,真是各种看法莫衷一是啊。
然而,大学生的这种“掉价”究竟值不值得呢?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是祸还是福呢?这是人们想得最多,也是最有疑问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为,大学生的“掉价”既有祸也有福,可以说是祸福参半。为何如此说呢?
大家知道,如今大学扩招后,每年多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毕业,这无疑是给社会上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有资料显示: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高达410万,07年达500万。
我们按07年的500万的大学生就业为例,如果按照70%的就业率算的话,有150万人加入失业大军。而实际呢?大学生的就业率能不能达到70%呢?这是一个很估算的问题。
当然大学的生就业困难客观上是与毕业人数多、就业岗位少以及一此社会上的其它原因有关,但也有一些原因是属于主观上的。比如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在找工作时挑三拣四等是有点关系的。
有资料记载: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结果显示,06届毕业生都对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外企、国企、政府机关,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 ,可见大学生就业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
从对大学生的调查看,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期望已经调到1001-2000元,在校大学生对薪酬期望略高,大部分也集中在1001-3000元之间。但这样的预期在企业看来如何呢?从企业的调查数据看,仍然存在很大差别。仍然有近4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对企业薪酬要求偏高。
确实,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就像一些漂亮的女人找对象一样存在一个误区。女人找对象开始都想找一个最优秀的男人。所以,漂亮的女人在选对象的时候总是挑挑拣拣,高不成低不就的。如果女人在找对象上这样的转来转去,那么她的时间过去了,她的青春也被耽误,最后成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而我们现在有些大学生找工作也就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就要把它当成是女人找对象一样,不要找最优秀的,要找最适合自己的。
所以,从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上看,大学生的失业对社会稳定来说是一个祸。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必将制造一些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就业人员不光是大学生一种人员,我们还有下岗职工,还有社会无行无业人员。他们都是要吃饭,都是要就业的。如果他们的岗位现在出现大学生与他们竟争,那么,他们势必处于劣势,容易导致无业可就,而成为社会上的游民,是名副其实的失业人员。那么,这些无一技之长而又为生计而终日操心的失业人员就有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掉价”就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利因素,对社会来说就是一个祸。
可见,只要大学生转变择业观,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是一化祸为福之举。
那大学生“掉价”,对社会又有什么福可言呢?
从提高社会知识结构上来看。当前,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是以每年几百万的人数在增加的。也就是说,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对我们整个社会来说,有文化、高素质的人也是在不断的增多。这样我们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从整体上说也就提高了。
而大学生的增多,导致了大学生的“掉价”,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择业观的改变。因此,在我们的周围也经常看到发生的一些景象:比如象养猪、种菜、种稻等一些原本无人问津的岗位和一些原本由低素质人员工作的场所,现在都有大学生去涉足了。这样一来,大学生在这些职业上就会注入了知识,给这些行业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机和希望。比如,现在有些大学生到农村去养猪,他们在这个过去不用知识都能做到的行业上,用现代的营销模式和经营理念去科学养猪,这无疑是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养猪、种稻的行业有了大学生的加入,就是给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难”,大学生的“掉价”,也促进了我们的各级政府必须去更加注关社会不公带来的不良后果,也促使我们的政府去改革我们一些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制度,让社会回归到公平上来。比如,现在有人说:“上个好大学不如有个当官有权的好父亲”。这句话虽然不是全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毕竟道出了我们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也说出了我们社会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掉价”就加速了这种社会的“不公平性”的暴露,使它由原来的“私下”变成了现在的“公开”,而成为政府、社会各界人员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对我们的执政党来说,这些不公平性问题暴露得越早,就越是有利于我们政府对政治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我们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综观以上两个方面,大学生的“掉价”对我们的社会来说还是个福呢。
龚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