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及时充电


                                 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力量,

                                 他的知识和他的能力是相等的。

                                          --英国哲学家/培根

2004114日是我们高中毕业3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在密云水库举办了一次庆典活动。两个班毕业生116人,到会88人。在这88人中,自然分成三六九等,有一部人志得意满,事业畅达,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处长,有的是大企业家了,可以说权力、金钱、地位、香车、大房都有了。有一部分人工作生活平平,早晨上班,晚上下班,单位家庭两点一线。这还是好的,至少生活没问题,不用着急。还有一部分人生活过得很艰难,经济拮据,苍老得比实际年龄要大的多。

事后聊天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与老师谈起了这种情况,对同学们三十年的变迁做了一些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事业有成的同学,几乎是百分之百是又重新学习了,我们是74届高中毕业生,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可是这些事业有成的同学都是后来通过高考、自学、或是成人继续教育获得了大学本科或是研究生的学历。而那些生活艰难,事业没有什么发展的同学,没有一个继续学习的,只是停留在原来高中毕业的水平上。(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小学到高中正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时期,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这就是不断学习的威力,这就是不断充电的重要作用。

手机电不足了,要及时充满,否则手机就成了废品;电动自行车电不足了,要及时充满,否则电动自行车就变成了人力自行车了;人也要及时充电,否则你就跟不上形势,特别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一个想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更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一个人在学校学的那点知识,走入社会之后远远不够。不管你是大学本科生也好,硕士研究生也好,还是博士研究生,走入社会以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否则你不可能做好你的工作,不可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为什么?因为学校学到的知识,只是你学的那个专业的最基础的知识,假如你从学校毕业后,真的很顺利很幸运的从事你所学的专业,换句话说,也就是专业对口了,那怎么样,还是要继续学习。因为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一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知识是来自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上后,不用学习就能完全适应的;也没有哪一个人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得心应手地工作。几乎所有的正规企业,招聘新员工后,不管是什么学历的,都要进行岗前培训。

况且,我们的大中专毕业生,真正从学校毕业后,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没有多少人,大部分是专业不对口,需要自己重新学习本岗位的知识。现在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主要是因为我们大学校的许多专业还是计划经济时期设置的,虽然社会进入了市场经济,但我们的大学专业设置跟不上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老专业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和完善,所以有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际需要不对口,这都需要我们走入社会后,必须重视再学习。

由于社会发展很快,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后,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有人形容这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马不停蹄地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要求。否则你就会落伍,就会被社会前进的激流所淘汰。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特别是当前市场竞争那么激烈,就业竞争那么激烈,不学习就无法在竞争中取胜,不学习就会失去自己的饭碗。

某地有一个证券公司,有员工140余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的倡议,结合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坚定不移地打造学习型团队,形成了一套科学、务实的学习体系。首先从转变员工的观念入手,重塑员工学习理念,培育员工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为配合员工学习,公司还采取定期组织读书活动,发放学习津贴,奖励学习先进等形式鼓励员工学习。

通过狠抓员工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竞争能力,使经营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巨额亏损到盈利近千万元,全年交易量达110亿,公司还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

当然,充电不能盲目的充,必须围绕你的本职工作或者是自己设定的事业目标去充。要时刻关注你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者是事业的前沿知识,不断地把最新的业务知识和科技知识学到手,你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