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上海饭店业权威报告的修改建议


 

2007320,笔者在上海《新闻晨报》A26版上看到《国际酒店集团独占高端市场》的头条文章,文章中说上海市旅游委和上海市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了20062007年度上海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有“外资积极拓展上海市场”的提法和“国际酒店集团十强目前在上海拥有和管理的高级酒店为54家,申城高星级酒店的国际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的结论。

对此份上海饭店业的权威报告,我提出修改建议如下。

 

一、“外资积极拓展上海市场”应改为“外资积极拓展上海管理市场”

跨国饭店集团进入中国绝大部分为管理,投资极少,这是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情况。除了和记黄埔和香格里拉外,其他跨国饭店公司投资中国饭店业不动产的几乎只有温德姆(原胜腾)和雅高,这是因为200521日起实施的新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特许人应在中国境内拥有至少两家经营一年以上的直营店或者由其子公司、控股公司建立的直营店。为此,温德姆(原胜腾)和雅高必须在中国开设直营店。

洲际早期为了进入中国饭店业管理市场也投资了少量改造饭店费用,如在上海的上海新亚汤臣洲际大酒店(现为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投入600万美金用于改造并取得管理权。

其他非饭店企业有投资不动产的情况,如200667,仙妮蕾德斥资10亿多元在北京正式收购天伦王朝饭店和天伦松鹤饭店,另外如在北京有凯德置地购买中环广场、美林投资银泰中心、扬子基金购买远洋新干线等。

就是在轿车行业,外来者还是投资组成合资公司的,饭店业连这个也是没有的。尽管饭店业跨国公司不必投资,但是它可望继续大幅度扩大市场份额。

2004年我国外商投资饭店为190座,占1.7%;外商投资饭店的客房共有4.10万间,占3.3%;外商投资饭店上缴营业税金4.48亿元,占上缴总额的6.31%。这些外商投资饭店都是合资饭店,其中还有中方的投资。这个情况怎么可以说是“外资积极拓展上海市场”呢。

跨国饭店集团管理中国饭店的基本管理费占营业额的2%8%,奖励管理费占毛利的3%6%

  2004年,全国星级饭店共实现营业收入为1238.67亿元,如果其中有四分之一是跨国饭店集团管理饭店产生的,那么,就算没有毛利,也不计境外人员的高额工资,按照较低的收费比例,跨国饭店集团就可以取得10亿元计的管理费。

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额分别为721亿美元和624亿美元,其中专有权利特许费和使用费进出口额分别是44.9亿美元和2.36亿美元。进出口额大体相当,而专有权利特许费和使用费进出口额却相差20倍!中国正在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特许经营品牌进口国,饭店业尤其突出,如进入内地的美国前20名特许品牌有14个,其中餐饮品牌7个,占53.8%;饭店住宿业3家,占23%

为了本国产业不被跨国公司吞掉,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外资并购风险防范,如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美国的《克莱顿法》对于并购可能带来的垄断做了严格规定;欧盟根据《欧盟合并条例》控制对欧盟有影响的企业并购;日本政府也有《禁止垄断法》规范企业并购行为。200634,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阐述,外资并购已危及国家经济安全,需要规范。

在中国饭店业,出现的竟然是管理垄断即打工垄断!

 

二、“国际化竞争格局”应改为国际管理打工者竞争格局”

“国际酒店集团十强目前在上海拥有和管理的高级酒店为54家,申城高星级酒店的国际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对这段话,我的意见如下。

1.“国际酒店集团十强”不知道是指哪些公司,香格里拉目前还只是地区性公司。最新的10强是:1. 洲际、2. 温德姆(原胜腾)、3.万豪、4.雅高、5.希尔顿、6.精选(精品或选择)7.最佳西方、8.喜达屋、9.卡尔森、10.凯悦。

 

2.国际化竞争格局”应改为国际管理打工者竞争格局”。应该分别列出“拥有和管理”的情况。根据“国际酒店集团十强”的原则,拥有的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