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可以看做是极大的商人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者,另外一种就是依靠国家财政吃饭的人员,即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员.在这类人中,前者占绝大部分.特别是经济顺利转轨,市场经济引入以后,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原来的行政管理转为做好服务工作.在这一职能转变过程中,一些单位也就取消了或并入其它一些单位,相应的人员或分流,买断,或下岗,另外自从国有企业改革以来,其安置行政单位富余人员的能力也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还是以前一类人为主,当然这也符合我们所倡导的市场经济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努力使企业和个人成为市场的主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需要,政府的职能还有保留的必要,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政府应该成为市场主体吗?在行事时应该遵循市场规则,还是行政规则呢?如果政府也是市场主体,那其至少也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否则将独立于市场之外.那既使如此,行政单位的运转是以广大的工作人员为载体,他们是市场主体吗?他们可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吗?事实上许多问题就是因此纠缠不清,比如说腐败.

     前些年我们一直在倡导无私奉献,不要追求一己私利.自从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以后,这种提法渐渐地离开了舞台,但是现在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般民众使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且还是大大的鼓励,但对于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员如果要提及自己的利益,就会受到舆论的指责.这显然是一个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现象.难道这些人员没有自己的利益吗?难道不能追求自己的利益吗?就应该无私奉献吗?在这样一个时代提倡无私奉献,必将造成许多扭曲,而且没有必要.因为随着新的公务员制度的推行,现在和将来将有大批有知识,有素养的人进入行政,企事业单位,按照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类人的收入应该是很高的,但目前公务员工资实行的标准却很僵硬.不具有很强的激励性.我想这是致使许多有才的人不愿意进入行政单位而愿意进入外企的原因,同时这也是腐败之所以严重的一个原因,也许他们腐败所得是其应得的,其实这种想法也是蛮有道理的.因为我认为相对于自主创业的人来说,行政单位人员也有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利,但在目前较低的工资标准下,他们对利益的追求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试想按照目前的工资标准,总理不过拿个万元左右,一般的人员在发达地区拿个3000-4000元罢了,而在一般县城地区不过区区1000多元,相对那些做商业的,他们怎么可能富裕呢?只要不贫穷就可以了.但是要知道他们是社会中学识和能力是极高的人,但他们的追求却得不到满足,这样长期下去有两个结果,一个就是离开行政单位下海,事实上许多人在就业时就已经不愿意进入行政单位了,另一就是利用手中的政治资源寻租,以弥补与其它人群的收入差距,这就产生非常严重的腐败问题.同时我们发现许多人还很热衷于进入行政单位,我想绝大部分原因在于其中庞大的灰色收入,.腐败是要坚决制止的,但是也要充分考虑行政单位人员的利益诉求,特别要纠正与市场中人员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我认为也应鼓励他们实现利益最大化,建立更为灵活工资机制.一定程度上说官员也可以看做商人,,即按照工作实绩,工作量来确定工资水平,以尊重其利益追求,利用激励手段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腐败现象的好转,切勿再继续吃大锅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