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故乡

 

吉林省珲春市委办公室  李世春

2007225日)

 

故乡是个山水优美的小村庄。

那里位于长白山西麓的浅山区。虽说是浅山,但在我的记忆里,山峰还是很巍峨。现在想来,大概因为以童年的眼光看世界,山和树都显得过于高大。那里的确够闭塞的,从我家出发,到最近的一个集镇也要有三个小时车程——当然是牛车,我小时候也没有别的车可坐。具体用数学方法来统计,大约为25华里。从那里向东六七里,是一座名叫“土山”的岗岭(至于为什么叫“土山”,那时候于我而言委实有点儿费解,哪座山不是土的?上面还长满了树呢),翻过山岗,就到了另一个县的地界,可见我家居住的位置的确是足够“偏远”的了。

这里没有公共汽车,但却时常能看见军车,也就是那种浑身碧绿的“解放”牌大卡车。因为村北大概8里有一个兵站,驻守着一个班的士兵。他们的职责,据说是守卫一处叫做“无垠井”的军用通讯设备。那时候,孩子们对军队很好奇,也有点儿莫名其妙的崇敬。曾经有一回,跟着几个大孩子,包括我哥哥到“无垠井”附近去玩,并借机观赏了“井”内的一大丛奇形怪状的器械,此后多年还觉得十分神秘。

冬天,村中一条直通南北的主街就时常有轮子上缚着“防滑链”的大汽车飞驰而过,满载一车车原木。也经常能听到遥远低沉的号子声,是伐木工人在装载。后来我才了解:故乡一带是丰茂的林区,在我们镇上还设有一家“森工局”。我们山上的葱茏大树就被这些车栽入镇里,再转乘火车奔向祖国四面八方。但为什么“我们村”的木材无偿被被人大肆掠走,至今也不很清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常有“解放”牌汽车经过,反正我的故乡被命名为“解放村”,一个毫无道理的名字。解放村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100年前。据遥远的传说,那时候,有三五个“闯关东”大汉以及他们的“小媳妇”流落到这里,走不动了,就决定偷懒停下来,砍倒几株树,架起两座房子模样的建筑,土话叫做“卡叉房子”的住了下来。因为这里物阜民不丰,花草遍地,果兽云集,很快吸引了更多类似的移民。最初这些人居住得很分散,方圆十几里,绿树丛中不时流露出炊烟。到20世纪30年代,多事的日本人就强行把他们聚集起来,移植到一处,形成今日的村庄规模。

另据同样遥远的传说,当日本鬼子忙着搞规划施工之际,这一带还出没着数股“民间自治非法武装”,学名叫做“胡子”,俗称“土匪”。他们跟日本人对着干,跟国民党也干,后来好像跟共产党也干。所以,解放后下场往往不怎么好。

但对我来说这些东西跟童话差不多。因为我出生的时候,“文革”已经结接近尾声,甫一记事就“包产到户”了。应该承认,这里的确是自然界千万年积淀的精华之所,黑土地异常肥沃,人均耕地也多,只要勤劳肯干,维持温饱可是小菜一碟。

离开故乡快满十七年了,但那里的一草一木仍栩栩生长在我的头脑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