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区的发展潜力比较大是人所共知的,特别是做互联网的同行朋友都在想着在社区这个大蛋糕上分一杯羹.那如何分这一杯羹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给大家以启发:
1、社区=商业
只所以这么说,是社区的居民做为消费者来说对商业起一个拉动作用,如果没有了消费也就没有了商业,那么如何把社区商业化?首先要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便利这是其一,其二,要为社区的居民省钱,其三,要让社区的居民生活丰富有情调.如果谁做到了这三点从社区得到的收益就很慢慢的多起来。
2、消费者=采购者
消费者的购物有一个盲目性,采购商不同,他有一定的目的性,我采购多少产品就要转化成多少生产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消费者的理性购物会越来越趋向采购商.消费更理性,目的性也更加.
3、消费联盟:
我这里指的消费联盟,不是简单意义的购物联盟,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用最低价的价格在最短的时间买到最合适的商品.要做到这一点,有几个环节要做好,一、消费者是采购商,二、信息是互通的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到批量采购的个人,同时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商品的最新信息.三、配送要便利,能实现同时购物的个人实现异地配送货.四、诚信,对消费和商家而言都很重要,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讲中国的商业环境不完善,其实说白了就是商业规则不健全,如果消费者和商家不诚信所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就不会有不诚信这一说了.(这个通个利益公式来实现).
4、社区商业化
在以上三点成立的前提下社区是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的,社区的商业化运作的好处直接受益者是社区的居民,间接的收益者是商家,而最终的受益者是整个社会和市场这个大环境.
后记:
过年回家看到二年前开的超市在残淡中经验,经验的比较好的是最大的商品最全的一家连锁超市,这个超市年前一天的流水是150万,年后是40万,这对于我们那个人均薪金不超过800元的城市,人口30万的城区来说是比较可观的.
相比之下城区的生产型企业在几年前就在破产中徘徊,现在还是一样继续做生产的已经很好了.
从以上二点的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城市化,消费市场的潜力,同时也有一个担忧,(没有了种田的人,我们吃什么)?这个做为另一个话题来说明.
来源:中国商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