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几句隐士


  古时隐士多。
     什么是隐士?《辞海》释义为“隐居不仕的人”。按这个解释细究起来,隐士应同时具备以下要件:
     一是隐蔽居住的。二是有能力做官的。三是不愿做官的。四是没做过官或做了官又辞官的。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对历史上的隐士,都是从比较宽泛概念上所讲的,指那些远离官场、不问世事、不愿做官的人,或厌恶官场、独善其身、不愿做官的人。
     隐士并非隐名。隐士多是为世人皆知又名传于后世的人。古往今来自称为隐士或被人称为隐士的人,如不图君位的巢氏,洗耳不闻的许由,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等等。这些人不都是历史名人吗?
     人们羡慕或称赞他们,无非是什么俄死事小、失节事大罢了。
     其实,这些隐士都是有追求的,只是不与官合罢了。
       记得好象是鲍照还是孟郊了说过:“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蒿莱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左传》中说的那个介之推是隐士,《史记》及《楚辞》中与屈原问答的那个渔父应是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