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政治渗透邮件


“台独”政治渗透邮件

35年前,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写道,“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今,台湾当局却想让邮件来隔断乡愁。

尽管“台湾入联”在国际上注定是一个虚假议题,但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却在岛内“假戏真做”,从上月开始,径自在民众邮件上加盖“台湾加入联合国”邮戳,让私人邮件成为“台独”的免费宣传品。

此举不仅引发岛内民众反弹,也受到大陆方面抵制。国台办首位女发言人范丽青在1114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亮相时,便就此明确表示:大陆将退回加盖“入联”戳印的台湾邮件,台湾当局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

 

“入联”戳印被退回

据台媒报道,从101开始,在未经寄信人同意情况下,台湾邮政便开始以人工方式,在民众的邮件上加盖中英文的“台湾加入联合国”、“UN for TAIWAN”的邮戳。

作为邮政专营实体的台湾邮政,原为邮政总局,2003年改制为企业后,仍是受到官方深度控制的“国企”。加盖“入联”邮戳的举动,乃是台湾当局通过“交通部”授意而为。

此举推出之初,并未公开宣告,许多民众是得到收信人反聩后方得知,进而由媒体曝光,引发抗议。如1015,一名英语教师在接受台湾TVBS采访时指出,要不是美国的朋友收到他的信后告诉他,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私人信件变成“入联”宣传工具。

还有民众向《苹果日报》投诉,指责政府要用“入联”拼选举,“人民管不着也懒得管,但不要来侵犯人民财产权。这种侵犯人民财产的行为实在很恶质。”

网络上也有网友表示担心,邮寄大陆的信件被加盖“入联”戳记可能遭退回。台湾邮政邮务处长张金木后来透露,从116日起,便有寄往大陆的邮件被退回。但民众得知此事,已是近十天之后。

尽管信纸已包不住民众怒火,台湾当局还是一意孤行,强调这是“政策”,不能停止。一个半月之内,一共“脏”了三万多封私人信件。

直到国台办于1114表示明确抵制与警告,引发岛内各方对当局的更大反弹,此举方有所敛。台湾邮政称,从1116日起,改擅自一律盖戳为“自愿式盖戳”,以寄信人意愿为准。

 

民众与邮政俱受伤

加盖“入联”邮戳的信件,到底被大陆退了多少件?台湾邮政声称只有158封,其中还有93件是集邮所用。对于另外65件“真信”,台湾邮政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已赶紧套用新信封盖住退件重新寄往大陆,但每封信因此至少迟到3天。

亡羊补牢之举并不被民众领情。据TVBS报道,台商们就这件事表现很气愤,因为被退信件很多是商业合作的切结书、公文,生意也跟着泡汤。

台湾消基会董事长程仁宏日前指出,若因大陆退信而衍生财务损失、甚至收件人、寄件人双边的纠纷与误解,寄件者都该赶快举证依法向台湾邮政提出损害求偿。

民众受伤的还不止经济损失或感情沟通,更有“自尊”。《中国时报》文章称,“入联”是一项争议性极高的政治主张,它却被随机以暴露的方式强制附加到某些个人邮件上;对于不苟同此一主张的人,是对民个人隐私及言论自由的侵害。一名外籍人士在投诉中亦怒指这是“独裁”做法。

至于作为当局替罪羊的台湾邮政,不仅要自掏腰包重寄信件,也另有更严重的损失。旨在继续免税的邮政四法修正案日前受到“立委”抵制,排除在“立法院”本次会期审议法案之外。据初步估计,台湾邮政若无法维持免营业税及优惠房屋及土地税率,每年必须缴税约30亿元新台币。

 

邮件沦为政治工具

一枚小小的邮戳,暴露的却是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侵权又违法”的大问题:利用执政资源强力推行政党的“台独”主张。

《中国时报》文章称,当民进党一方面仍在著手“入联公投”的连署,扁政府却一方面已把“台湾入联”当成政策大肆推动,这不仅是程序错乱,也不仅是党政不分而已,这已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邮务沦为政治工具,此举并非头一遭。“中华邮政”于今年2月更名为“台湾邮政”,即是扁政府推动“去中国化”的重要一着。

陈水扁2000年上台及2004年连任时,“中华邮政”俱为之特制纪念邮票,还声称“为了表达崇敬之意”。如2004年即是一组四枚四枚连刷型式的“第十一任总统副总统就职纪念邮票”,每枚面值五元。有报道称贴有这类邮票的信件也曾受大陆抵制。

当然,邮票的宣传造势效应也不完全为民进党利用。如2004年底,马英九竞选国民党主席数天前,“中华邮政”发行过一版“马英九慈善公益纪念邮票”。

回溯两岸通邮史,邮件的政治意味更是早已有之。从19825月起:台湾邮政部门便在在盖有大陆邮戳的邮件上覆盖“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自由平等安和乐利”宣传戳。19883月双向间接通信后,台湾当局对信封上的大陆邮票仍覆盖这一宣传戳,并涂抹邮票上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两者分别于19889月和198910月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