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  王民官

    形象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常常关系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和事业的成败。作为领导干部来讲,形象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政治生命。在我国历史的舞台上,曾上演过许多鲜活的人生活剧,可谓是这方唱罢那方登台:古往今来,既有勤政为民、为后世所称颂的廉吏,如除害兴利的西门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官至卿相、身居陋室的魏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清心直道的包拯----包青天;被称之为百姓之友的苏轼;还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清廉正直、刚直不阿的海瑞等等,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不少的贪官污吏奸佞小人,一个个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如指鹿为马的赵高、窃权乱世的奸雄董卓、忌贤妒能的鱼朝恩、卖国求荣的秦桧、万恶不赦的奸相严嵩、罪恶滔天的佞臣和坤等等。他们的形象是忠是奸、是善是恶,是美是丑,已得表演得非常充分,成为我们今天祛恶扬善的一部生动教材。
    从历史上看,一般来讲,当统治者政治清明的时候,官吏也是相对比较勤政廉洁的。而当政治昏暗时,也大都是贪官污吏横行之时。正所谓古史曰:“治乱安危之所寄,诚在于贪廉之人一用一舍之间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好的形象千古传颂,坏的形象万人唾弃。今天,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如何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勤政。我们的领导干部,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更是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应当是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利。因此,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不论是出主意、办事情还是作决策,都要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鞠躬尽瘁、尽心尽责,使先进性教育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二是要清廉。古代对“廉吏”也是早有定论的。“廉吏”的确定含义最早见《周礼·天官冢宰·小宰》篇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在这段短文中,“听”平治的意思,“弊”判断和考察的意思;“六计”,主要是指六件事,即“六廉”。廉善:就是指善于行事,能获得公众的好评;廉能:就是指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廉敬:就是不懈于位,尽职尽责;廉正:就是刚直不阿、品行方正;廉法:就是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廉辨:就是临事分明,头脑清楚,不疑惑。六条标准,都冠以“廉”字,就是强调“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相当一部分官吏,他们在剥削阶级掌权的时代,面对政治的昏暗,官场的污浊,却能够“矫然自拔于污世”,出污泥而不染,确实非常难得。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和市场经济的现实考验,如何做到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像于谦那样“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应当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党性的一条最基本要求。
    三是要有为。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不在于说得怎么样,关键是在于做得怎么样。如果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奉献给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在何时何地,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一定会有所作为。而如果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甚至是不给钱不办事,给小钱办小事,给大钱胡办事,则完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为此,我们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定要牢固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进一步改进作风,努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要真正地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带着责任,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所作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都能够符合实际和群众的要求。同时,还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把解决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上重要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唯如此,才能体现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执政能力的高低,也才能体现出我们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