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改革不能搞实用主义


产权改革不搞实用主义

 

数年来,国企业改革一直围绕产权改革这个主题而展开的。送也好,拍卖给管理层或最近提出的允许管理层少量持股也好,万变不离其宗——产权改革的方向没有变。主流思路是为了使国有企业产权清晰一些。对此,各方反应不一。张五常教授85在深圳迎宾馆为大鹏证券深圳地区员工做关于产权经济学讲座中回答“你是否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没有出路”时说:“我说国有企业没有前途出路,没有出路,来来去去就是这么简单;你花别人的钱不如花自己的钱来得小心。你可以把国有企业用完全股份制变成私有化,就跟其它的私有企业完全一样,你仍然可以继续叫国有企业,这没有问题,只是里面的结构不是。”孙四秒2006130在《价值中国网》上一篇题为:《产权理论为何成为掠夺国有企业的吸星大法》一文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产权理论无非是借国企改革机会用来把老百姓的钱改到自己手中的挡箭牌。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干脆说:“我国的整个主导思想是错误的。”(人物周刊200516答记者问。http://www.wyzxsx.com)可见,产权理论的争论并未结束,它不仅牵涉到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必须弄清楚的大问题。

的确,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权不清晰,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是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否不清晰?管理层持有了某个国有企业56%的股份后,或者让外资参进了2030%的股份后,这些国有企业的产权就清晰了呢?

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现实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什么叫产权?简单地说,产权只是一种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特权,体现了法律上的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权力也随着扩张。有私人占有的,也有群体占有,而这种占有关系从来都通过法律界定的,它们的边界都是清晰的。无论是公有制或私有制的产权在法律都有明确的、准确无误的界定,若有非法侵占,就要受到法律制裁。但因公有制是新生制度,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发生所有权侵害经营权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无损于公有制产权的清晰。在国有企业存在的情况下,政府是以国有资产委托代理人出现的。由于法制不完善,受托人的责、权、利界定不清晰,行政干预过多,损害了经营权的正常发挥,从而伤害了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是存在的,应该通过立法或契约予以界定,不是通过私有化来解决。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分配关系的复杂化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公有制是如此,私有制也是如此。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个体经济的起步往往采取家族制。由于这些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企业组织机构小,业务比较单一,在个体企业创建初期,家族成员天然的凝聚力是跟企业的规模相适应,企业发展快。但当企业做大以后,企业的组织结构要变,内部管理体制也必然要随着改变,从前的直线指挥制的组织结构,必然向直线责任制组织结构转变,如果企业更大的话,还要向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转变,企业将从依赖某个创业者的个人智慧和才能的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角色转换。面对企业规模的扩大,任何单个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依靠外来的管理者是必然之路,私有制如此,公有制也不例外。也有些私营业主自己未必就能管好,也要请外来管理者。这时候,信托责任制就应运而生。就整个社会来说,人才得到了发挥,是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进步,不是所有制出了差错。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产权理论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政府的职能要重新界定、规范,企业管理要作相应调整。在实行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后,企业财产权与法人制度结合,便构成了企业法人财产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则通过法律、制度、合约来界定。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在于责、权、利的有效结合,在于信托责任制度的建立与信托责任观念的强化,在于经营者的思想水平和事业心强弱,不在于公营或私营。有些人一定要说私营经济最有效率,那也是主观臆测,是私有化忠诚卫士的挡箭牌。翻开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经济走势不错,但后来危机频频发生,效率也要大打折扣。《每日经济新闻》200571报道,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再从《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来看,1956年到1992年能够在前100名中只能找到29家;1980年以来,大约有230家公司从世界500强中消失。道琼斯工业指数创立时的企业清单中,如今也仅剩下通用电气一家公司。不要把私有制说得天花乱坠!私营企业主的管理不善、贪污腐败,甚至倒账坑害企业主的比比皆是!说:“花别人的钱,怎么样都比不了花自己的钱来得小心”,也是信口开河。花花公子多着呢!

针对许多经济学家在争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谁的效率高时,郎咸平教授力排众议,说:“我做过一些研究,我在香港,把上市公司做了一个调研,能到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都是好国有企业,但总资产的回报率,国有企业是41%,民营企业是43%,所以民营企业好一点儿,但每单位资产创造的价值国企是113倍,民企业是097倍,就创造价值而言,国企好一些。这是香港的数据。难道是国企差吗?你知道我们现在最大的误区是什么?我个人对国企调研时发现,国企这一二年学习速度是非常之快的,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我们甚至还没有给国企学习机会,就宣判死刑。”(搜狐财经 2006210 批判主导中国产权改革新自由主义学派)现实的情况不就是这样吗?过去有许多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有许多特殊原因,非国有企业的本质特征,不要过早下结论。

 

张五常教授在演讲中对私产权的定义给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使用权是私有的,它的意思就是决定什么样的权利是私有的,怎么样使用就怎么使用,这个决定权是私人使用的;第二个问题,私有产权的必备条件是收入的享受权;第三个问题,要有自由的转让权。他没有说到企业的经营权,大概归属到使用权中去了!当然公有制也可以具备这三个条件,不过“私”字要改为“公”,转让的形式也有所变化。当然两者也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是绝对分离,而是相对分离。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领导人的任免等,保留某些决定权。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私有制比公有制有更高的效率。教授说:“假如有两个人,一个人占60%的股份,另一个占40%,他们可以说由其中占60%的那个人决定,……。又比如,这个房子是属于我的,我有权不让你进来,我把家具怎么摆是我自己的事,我把房子拆了,也是我自己的事。”难道对方的利益,左邻右舍的安危都可以置之不顾?这是在宣扬极端的个人主义。为了实施产权关系,通常还要建立起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且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产权制度,体现经济制度的要求。产权制度的有效性不仅在界定、协调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激励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产权制度还应具有更有效地协调资源配置功能。实际上,在经济实力、战略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生产要素的整合能力,公有制要比公有制要好多了;宏观调控主要靠公有经济的实力;就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来说,公有制还有更大优势。全国十大工程建设是多么宏伟!“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五大功能区建设以及实行有利于低收入群体经济收入增长方式的实施等都是依托公有制的优势。正如俗语所说:成事在人,败事在人,在于用人制度与机制。事实证明中国现在实行的经济制度从总体上说,要好于资本主义。不然,中国这几十年也不会发展得那么快。至于说到贪污腐败问题,这不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已经开始整治,我相信今后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至于说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这也如瞎子摸象,只触到一面。私有制已有几千年历史,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有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但是私有制以及依附于这个制度的思想也在发展变化的,并且可以断定新的更进步的制度和思想会取代旧的制度和思想。现在已进到市场经济时代,思想的主流也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存在决定意识”。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商品者是用以交换的劳动产品也,或者说是为他人生产的劳动产品。所以在市场经济年代,若想发财,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做才能满足别人需要,讨别人喜欢,让人家又能买得起。要自利必先他利。所以说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但不是自私自利经济,是互助互利、双赢经济。支配人们的思想是双赢思想,绝对自私自利的人是吃不开的,损人利己更是不允许的。在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要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提倡“双赢”,激励互助互利,反对损人利己。在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制的约束,规范社会个体行为,不能任已所好,想怎么干就这么干。其实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规范市场秩序,自由竞争也不能给你带来财富;没有信托责任人制度和为维护这个制度的法律规范,不管是私有制企业或公有制企业,都将一无所成。所以我们的制度设计、改革方略的制定以及思想教育都要朝着这个方向走,不应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应该遵循世界潮流,尊重公有制,保护公有制,国有企业改革也从建立信托责任制度入手,走职业经理人之路。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转变改革思路,认真改变我们的人才制度,我们能够为国有企业招聘到一批能为国有企业献身的、有事业心的职业经理人,建立起完备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我们的国企业改革是会成功的。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中有一些还不好,改起来难度很大,如果草率决定或“贱卖”,或让管理层持股,说是股权改革,实则是图一时痛快,缺少战略眼光,搞的是实用主义。长此以往,有些人的手会越伸越长,越来越想贪,以后纠正起来将是十分困难的。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经济制度,既坚持了公有制,又给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发展余地。各种经济成份公平共处,在竞争中发展。我们应该珍惜它,支持它,发扬它,使之茁壮成长,不要迷恋私有化。

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激烈竞争时期,跨国公司入关加快,国内已有不少领域的控制权已落在跨国公司手中;人民升值的速度正在加快,出口的压力也一天天增加;遏制的浪潮有增无减,我们要顶住这股压力,并且战胜它,我们可以依靠的主力,第一还是国有企业,所以我们一定下最大决心把国有企业改革好,发展好,千万不要迷失方向,搞什么实用主义。不要认为产权问题解决了,企业就能活了;企业活了,改革就大功告成!而忽视了改革的社会目标。其实民营业化、自由经济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从现在改革的实际情况看,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公有制信心不足,而把改革的注意力都押在民营业化、私有化上,使国有资产一再流失,职业经理人信托责任制度摆不上改革的核心位置上来。我们是不是还寄“希望”于第二次社会主义革命?(200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