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德隆祭---第三章 友联之梦 (六)


当时,以王国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主张应当积极推进金融控股公司,当然也有一批以郎咸平为代表的反对派。王国刚们认为:金融混业是全球金融之大趋势,中国如果不是混业的话,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后,我们的金融毫无竞争力,将出现国家性金融安全。郎咸平的主要观点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条件极其不成熟,连一个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都没有。

讲到郎咸平,我不得不在此额外说上几句。早在他骂德隆之前,我就听说了这个被他的同行称之为“老郎”的人,但真正对他有所了解还是借助于那篇让他一骂成名的文章。从专业角度来看,那的确是一篇哗众取宠的文章,其基本内容就是从证券市场搜集了一些德隆系三个股票的相关数据,在工商局查了一些公司的登记信息,然后稍微作了一些分析。他之前并没有对德隆系进行全面、深入的采访和调研。

这篇文章实际上达到了三个目的:郎咸平借此出名、《财富》借此畅销、德隆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在此抛开我与德隆的任何情感因素,作为一个十多年来在中国资本市场一直身处震中地带的专家来讲,我对中国的本土企业应该是有相当发言权的。我认为郎咸平是我所知的所有学者中(如果他还堪称学者的话),最不怀好意、最没有建设性的人。他的身上从来就没有生长过美好、热情的基因,似乎他面前的一切都是应该摧毁、拆除的对象。这么一个喝羊奶长大,喝洋墨水做学问的人,从来就没有深深体验过中国的文化,从来就没有经历过根植于华夏沃土的中国经济生活的感受,他无视我们的国情,无视我们经济制度转型时期脆弱的社会基础、市场基础,总是挥舞着伪道德、伪君子的大棒,不停地伤害着成长中的、尚显稚嫩的中国经济、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他口口声声“我们国家”,其实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持哪国护照、代表哪国利益、为哪国文化摇旗呐喊。好在他的面目已越来越被国人识破,好在我们的经济基础、市场基础、企业基础在自我反省、自我调整中也日益增强着免疫力。我们的市场在骂声中发展,我们的企业也在骂声中成长,我们的企业家同样也在骂声中越来越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一要感 谢郎先生的就是他的骂声。

对于郎咸平,唐万新对他表现出异常的大度,甚至后来还邀请他成为德隆的座上宾。2003年美国高盛香港公司的所有高层在合伙人徐子望带队下倾巢出动访问德隆时,郎咸平也在列。我曾经当面邀请他来给我的金融产品团队讲课,他推辞了。问他为什么,他说不能给德隆的人讲,怕被外界知道。德隆能有如此的光明磊落、宽阔的胸怀,请骂我们的人为师,可是对方并没有胆量接受邀请。所以,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面前,郎咸平实在是一个不合格的学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