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戴有山

著有《文化战争》《文化之根》《文化大数据.2015(合著)》,长篇小说《魂归之门》《鸡毛人生》,电视剧:《人民的期待》《商战军魂》《商战生死线》编剧,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获华表提名奖)总策划,电影《鸡毛梦想》《鸡毛爱情》《鸡毛友谊》总编剧。电影《无所谓惧》《京香堂》《超级密码》编剧,话剧《人树情缘》(获得第二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银质奖)编剧。
主持文化部重点课题《“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作为联合申报人参与起草国家重大课题《“十三五”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规划》和《“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标研究》。

于文政:刻刀下的东方精灵


  东方的雕刻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砚等,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牙雕、玉雕等工艺由于材料昂贵,做工又十分的精细,所以逐渐从实用品转变为欣赏品,因此被人们称为“特种工艺”,解放前,它仅是剥削阶级手中的玩物。木雕、石雕、泥雕、面塑等工艺,则大都流传在民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所谓的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

Read more

洪裕静:用灵魂舞动针线上的艺术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刺绣又称女红,是每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到了即将出嫁时,女红的造诣如何,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女子贤淑内秀的标准之一,也决定着嫁到婆家以后的身份和地位。女红要求的是手动而心静,那针针线线里,无不显现了一个女子严谨细腻的心思和温婉恬静的心性。

  潮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主支流,其具有独特的风格技艺和强烈的地方色彩,因而在全国各绣中独树一帜,被誉为是“针线上的艺术”, 201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过漫长征程的潮汕刺绣文化发展至今,却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有着30多年绣龄的工艺美术师洪裕静,一直致力于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