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刺绣又称女红,是每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到了即将出嫁时,女红的造诣如何,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女子贤淑内秀的标准之一,也决定着嫁到婆家以后的身份和地位。女红要求的是手动而心静,那针针线线里,无不显现了一个女子严谨细腻的心思和温婉恬静的心性。
潮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主支流,其具有独特的风格技艺和强烈的地方色彩,因而在全国各绣中独树一帜,被誉为是“针线上的艺术”, 201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过漫长征程的潮汕刺绣文化发展至今,却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有着30多年绣龄的工艺美术师洪裕静,一直致力于潮汕刺绣的传承及发展,先后在汕头市聋哑学校等多所中小学、职校以及汕头市裕虹抽纱刺绣研究院开班授课,把这门潮汕传统手工艺传授给热爱刺绣的年轻一辈,培养了多个优秀的绣师!被当地人美誉为“针线上舞者”,而她跳的不仅令是有形的艺术之舞,而是她的人生之舞,是将这一艺术瑰宝留传后世,艰辛的传承之舞。
一、苦练童子功,爱的力量使她坚定了传承的信念
如今的洪裕静是汕头潮绣行业非常知名的工艺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传承人,这一殊荣的背后是她从童年就开始了自己的潮绣生涯。
洪裕静是潮绣世家,是真正意义上的修练过潮绣童子功的艺术家。她的妈妈、奶奶、姑姑都是做这个行业的,从小受家庭熏陶,在她7岁时,一放学,就跟着妈妈学刺绣,后师从获“中国十大民间艺人”荣誉称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传承人——特级绣师李淑英老人,学习潮绣精湛的刺绣技法。这一学就是三十多年,而且就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洪裕静的妈妈当时是汕头顾绣厂的绣工。当时潮州、揭阳都属于汕头,汕头工艺进出口公司、顾绣厂经常派技术骨干到潮汕各县进行教学培训,传授技艺,洪裕静常跟着妈妈一道去,“普宁、潮安、揭阳、惠来、潮阳都跑遍了”,为当地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潮绣人才。1982年,潮绣精品《九龙屏风》、《吹箫引凤》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作为潮汕传统文化标志之一的潮绣面临着老企业倒闭,技术人员流失,潮绣技艺后继无人的状况,洪裕静心里很着急,她深深地感到潮绣这门技艺再不发展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2008年,洪裕静在自己的企业中成立刺绣分公司,开展潮绣的研制、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先后获得1个实用新型专利和61个外观专利。她把潮绣的元素融入到衣服里面,再把产品销售到英国、美国。接着她又自己投资成立“裕虹钉金绣传承中心”,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的创作基地,这里聚集了技艺高超、实践经验丰富的潮绣专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潮汕本地的手工工艺能手,从设计、生产到销售一条龙完成。
洪裕静对潮绣的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她坚定地认为潮绣是一种“养心性”的技艺,她认为一个女人能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这种独特的情感和爱使她产生了强大力量,支持着她一路走下来。作为潮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汕头的传承人,她觉得自己对潮绣的振兴责无旁贷。如今,她的信念就是在她的有生之年,把潮绣的技艺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把潮绣在她的手上发扬光大。
二、打造都市“新绣坊”,用心传承潮汕民间传统手工艺
潮绣的精神本身是种坚持。 每一针落下去,都饱含专注的眼神;每一针捻起来,都带着指尖的温度。这就是手工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针一线演绎的不仅仅是种工艺,更是反映千百年来潮汕绣娘的静心、细心、恒心和用心的精神。洪裕静对潮绣有着更加精准地理解:“刺绣特别是潮绣是人生的一种修行,一针一线快不得,要享受绣制过程中一针一线带来的乐趣与喜悦。” 洪裕静用心在经营着潮绣,她在汕头市鮀岛电影院的后面,找到一处幽静的院落,专门成立了汕头市裕虹抽纱刺绣研究院,一处藏于闹市中的世外桃源,这里有潮汕最心灵手巧的绣娘,这里展示了部分绣娘刚完成的惟妙惟肖的作品她们以娴静的心境,通过一针一线,巧绣山河美景,传承发展着潮绣这一非遗文化。
潮绣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抽纱则是从潮绣衍生出来的一种工艺。其中,钉金绣工艺,具有垫凸浮雕效果,裕虹抽纱刺绣研究院是潮汕地区目前唯一的钉金绣传承中心。而在保留传统刺绣题材和技法的基础上,研究院又融合了国画、抽纱、书法,创新了一批刺绣新题材、新品种,如汕头地标建筑、潮汕生活场景、潮剧脸谱与头盔等潮绣题材,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金奖等殊荣。
当工艺品生产进入商品化时代,绵延数百年的潮汕民间传统手工艺人陷入尴尬境地,守护祖辈遗留下来的那门手工艺术,成为一件考验意志的事情。近年来,每个寒暑假,洪裕静都要在研究院开设刺绣公益培训班,悉心培养喜欢这门传统手艺的爱好者。虽然,最终能像职业绣娘一样坚持下来的年轻人并不多,但这种培养接班人的信念,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让潮绣这棵“古树”能够枝繁叶茂。洪裕静对有意从事刺绣行业的身体障碍人士不仅免费培训,对经济特别困难者还给予一定生活补贴,让他们安心学习从而能够掌握一门生存技能,实现自身价值。目前,研究院就有几位有听觉障碍的绣娘,通过学习刺绣,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专长。
三、成立创作基地,创新绣法、创新题材、创作优秀潮绣作品
有着悠久历史的潮绣在中国的刺绣发展史上,曾经辉煌一时,解放后汕头一直是粤东潮绣艺术的中心,拥有最好的技术力量,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受电脑机绣新技术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潮绣的手工从业者越来越少,能够绣出优秀作品的更是少之越少,潮绣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潮绣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传承人洪裕静不仅自己三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潮绣,同时还担负起传承潮绣的大任。在她的引领下,如今,汕头仍有不少“绣女”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千方百计致力振兴潮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这个“民间绝活”发扬光大。
走进汕头市洪裕静的潮绣绣坊,宛如进入到一个绚丽、神奇的艺术世界,各式潮绣钉金绣精品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洪裕静所创新的钉金绣无法采用机械化生产,只能用传统的以师带徒的方法传承,要手把手地教,一件一件地绣。“要绣得好,除勤学苦练,还与自身的天赋关系紧密”。原图由电脑配色,人工选配合适的丝线。工序从画稿起,到针稿、刷稿到上木框开始刺绣,刺绣中又分6至7道工序,而刺绣对视力的要求很高,不能在灯光下绣,要求在白天日光下绣。“一针一绣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着很深的技艺与奥妙”。如果你使用的金线、颜色或绣法稍有不同,绣出来的画面就有很大差异。洪裕静关注最多的是怎样才能把绣品做的更美,做出绣品的精、气、神!
洪裕静总结出钉金绣是潮绣三个品种中做工最细、技艺难度最高,欣赏效果最好的一个品种,中西式家居都适合搭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钉金垫浮”的制作技艺,即在绣品的纹样上铺垫一些棉絮,最高的有一寸多,并用金、银、丝绒线镶嵌,或缀珠,单独勾勒或混合针绣制,使绣品形似浮雕,质感强烈,富有立体感。洪裕静的钉金绣作品题材广泛,花鸟龙鱼,飞机轮船,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极富艺术性。在洪裕静基地,她所带领团队所创作的作品“九龙宝鼎”、“九凤宝鼎”雍容华贵,大气磅礴,有很强的装饰感;黑底金丝“梅、兰、竹、菊”四挂屏虽是传统题材,但用潮绣精心制作出来,别有韵味;用钉金绣技法制作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名画“四马图”,连画幅中的历代印章、皇帝题跋等都制作得几可乱真;大型山水刺绣“蓬莱仙境”是洪裕静带着徒弟绣了一年多才完成的,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一幅命名为“合家欢”的大型绣品表现的是两只大虎四只小虎欢乐嬉闹的情景,这是洪裕静10年前与师傅李淑英合作,历时四年多才完成的,神奇的是当你看老虎时,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虎的眼睛也跟着你看到那里,堪称潮绣“极品”。
四、用新媒创新传播方式,助力潮绣绝艺进校园
在洪裕静创立的裕虹钉金绣传承中心,犹如一个潮绣的博物馆。这里陈列的潮绣作品达近千幅,涵盖约30种针法。经过近她的精心运作,该中心已成为潮汕地区宣传潮绣工艺的专业公众平台。面对这些作品,洪裕静还利用新媒体,开设品裕虹潮绣网站、潮绣工艺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年轻人、不同地域人群,在互联网上提供潮绣技法和基本针法教学视频,和网友互动交流潮绣话题。品裕虹潮绣网站已成为潮绣图案最多的网站、国内首家潮绣视频教学网站,吸引了众多各地、各年龄段的网友关注潮绣。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零距离接触潮绣、热爱并学会制作潮绣,洪裕静不余遗力地奔波着,她亲自走上讲台,把潮绣带到多个学校的课堂上,手把手传授潮绣技法。该中心已与潮汕地区多所职业技术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潮绣手艺带进校园,培养新一代潮绣艺术职业技术人才。中心还联系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的学生团体,合作在校内宣传并呼吁学生来学习潮绣;开办公益培训班,自制DIY教材,在寒暑假免费传授学生潮绣的技艺;组织青少年学生进馆参观、体验,在馆内专门设立学员潮绣作品专柜,代为寄售、展览等等。
潮绣工艺繁复,学习周期长,题材守旧,这是潮绣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洪裕静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推出符合当今审美潮流的新题材。她把潮绣针法化繁为简,指导学生亲手制作充满个性的潮绣手机套,一步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学习与制作。洪裕静还打破潮绣传统作坊式生产模式、师带徒口授身教学艺模式,引入现代企业运作管理模式,高起点、规范培养潮绣人才。
五、梦想成真,潮绣走向国际舞台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洪裕静自从奉献给发展潮绣事业以后,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潮绣把潮汕人的拼搏精神通过绣品表现出来,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把神奇的潮绣带出国门,让更多海外华人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人领略到潮绣的艺术和生活魅力,如今她的这些梦想已经一步步成真。
潮绣是四大名绣之一,其工序之繁杂、针法之精细,位列四大名绣之首。钉金绣是潮绣的精华所在,而垫高绣则是潮绣特有的技法,两者配合如双剑合璧,令绣品格外逼真、生动,有些不懂潮绣的年轻人,把这叫做3D绣,潮绣的立体效果可见一斑。不少外地游客、外国友人莫名而来,当老外第一眼见到这些精美的绣品,便再也移不开眼睛,当即买下作为留念。有些学生到国外参加寒暑假夏令营,也会来这里挑选一些小物件,送给寄宿家庭、老师同学。
2016年由中美文化机构、民间团体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在美国旧金山湾区、萨克拉门托、拉斯维加斯及西雅图等地举行,洪裕静应邀携潮绣精品参加有关活动,并在旧金山、西雅图,加拿大温哥华等地作“非遗”潮汕刺绣作品展及技艺演示,精湛技艺、精美作品倾倒观展嘉宾。
据介绍,第三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集中推介13项文化交流活动,集中展示当代中华文化艺术发展成就,丰富2016年中美旅游年的文化内涵。这次赴美国、加拿大之行,洪裕静带去了精心准备的新作《开门撑窗》、微抽纱作品《天窗》等精品,充分展示了潮汕抽纱剔透玲珑、色彩和谐、清新悦目的特色,同时也表现了潮汕人开门撑窗、诚实守信的精神。作品获得美国、加拿大宾客和当地华侨华人的称赞,参观者对洪裕静的精湛技艺予以高度评价。其中《情系五州•红头船》插屏让人耳目一新,它用玻璃纱作为底料、红木雕花双托插屏作为装饰,是运用潮汕传统刺绣技艺“立体垫绣”创作的“金线双面绣”,耗时近五个月才完成。另一幅《红头船》意蕴丰富。从清末到民国,很多潮籍华侨乘坐“红头船”到海外经商创业。如今的“红头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了潮汕人拼搏奋进的精神象征。
作为潮汕文化的瑰宝、潮汕民间艺术的结晶,潮绣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任重而道远,仅靠个人与企业的力量,力量是薄弱的。为此,洪裕静呼吁,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都来关注与支持汕头本地潮绣的发展,让潮绣的传承与创新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潮绣蕴藉的深厚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