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贤龙

博纳睿成定位: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领航者。
核心业务:
1、云营销咨询。云营销=EC+O2O+SNS+APP+IMS+CRM。
2、隐销培训:帮助企业规划马上可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销售模式、方法、工具。
隐销:为产品找到滚雪球增长的顾客。

营销4P,不是解决问题的层级


从广州到北京,你会选择自行车做交通工具吗?

层级,在生活中无所不在,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如果需要从广州出差到北京,您会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呢?步行,自行车,火车,还是飞机?在这个情景中,交通工具是有层级的,如果选择层级不对,等你花了巨大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骑自行车到北京时,商机早已被坐飞机的人拿走了。

这并不是一个笑话,我们的商界中,存在很多问题,大家认为其解决工具只有一个层级,也就是只有自行车这个层级,每每遇到问题,就会寻找更好更快的自行车,而根本不知道有火车、飞机的存在。

 

天变了,4P还能管用吗?

行业就是企业的&ldquo...

Read more

让产业消失的三股力量


今年关于产业的话题并不少,很多身边的朋友都在经历产业变化带来的痛苦,我们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三类行业冲击:

 

行业,需求反向萎缩

比春节火车票要难抢100倍的职务是什么?公务员。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人数达20839人,报名人数接近200万,招录比例或达901,火车票的缺口不超过10%,而公务员职务的缺口是多少?……

一位朋友就是当年这种901的游戏中的获胜者,自从鲤鱼跳龙门后,一直风光无限,可是2014年他闷闷不乐:上班时间变多了,收入变少了,工作作风稽查的次数变多了,好烟好酒变少了,更为可怕的是听说要合并系统,两...

Read more

如何从空壳品牌成为文化图腾?


魅力产品时代,品牌怎么建立?品牌以何种形态出现?

中国的营销界,大多数人把品牌搞成了一套视觉化的东西,主要是视觉系统和广告,具体而言就是工厂外墙颜色、工人服装、带logo的办公用品、产品包装、产品陈列道具、名片、画册、平面广告、电视广告……这些通常是“品牌”的领地。

专业点的说辞是品牌载体多集中于视觉元素,而且很多是为了展现品牌而搞出来的“多余”元素(VIS-视觉识别系统里的大多数元素,只有10%是经常使用的,有50%根本就没有使用过)。

魅力产品时代,首先改的是品牌载体,要让消费者看不到明确的品牌载体而感...

Read more

魅力产品如何让谷底变风口?


如果企业家能把自己抽出来看行业,会发现魅力产品创造刚需并不是偶发现象,魅力产品是行业的必然方向。

当手机业的老板们一致性头痛时,当老板们看到连山寨机厂家都大规模死亡时,他们发出的是“行业谷底,寸草不生”的感叹。然而同一时期,一个外行却发出了“这就是风口”的兴奋之辞,用了3年的时间,赚得盆满钵满。雷军自谦为猪,可是不小心得罪了一干大佬,猪真的上天了,那些感叹行业冬天的人还不如猪?

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年前,那个时代,还是国营企业的天下,他们惯性的认为,产品就要像苏联产品一样质量好,耐用,结果,当年的草根创业者们,在简易的家庭工厂做出了花色...

Read more

品牌化方法为何成了空壳品牌元凶?


     品牌化(Branding),是一种为产品赋予品牌形象及内涵的专业方法,是产品商品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品牌化工具的用法,在新的条件下,需要更新“升级”(Upgrade)这个工具的使用思维。

 

以小见大:这种命名工具错在哪?

我们有一位朋友,他是从一个外资的大牌设计公司出来的,他曾经很困惑一件事情,他在那个大牌的设计公司受过严格的训练,每一个步骤都有各类工具可供其开展工作,但是他发现有时候实际效果并不太好。

他给客户做设计通常也需要帮客户起品牌名,他用的起名工具是如下的3部曲:

 

第一步...

Read more

品牌灵魂究竟是何物?


    为什么我们说品牌无魂呢?

很简单,就是因为在缺乏对品牌商业本质把握情况下,中国本土品牌确实都走入“品牌误区”,形象地说,就是品牌都失去了灵魂。

让我们看看本土最知名、甚至是最高价值的品牌是如何无魂的吧:

白酒里的茅五剑(茅台、五粮液、剑南春):除了历史、工艺、获奖等一大堆堆砌的说辞之外,还有什么呢?这些品牌费尽心理挖掘的酒历史、酒博物馆,与消费者的生活、精神有什么关系呢?确实,他们的品质是最好的,但品牌的灵魂是什么呢?这些品牌自己也说不清楚,更别说消费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茅五剑走出中国,外国消费者几乎不能感受到这...

Read more

品牌的商业本质


    中国市场发展的30多年,中国营销界对品牌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最早的消费品产业复兴阶段品牌,太阳神、秦池、TCL、海尔、荣事达、三株等,媒体驱动的力量非常明显,央视标王品牌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造成品牌形象论、品牌媒体论,成为主导品牌观念的主要思想。

第二阶段,以《销售与市场》杂志社为阵地,刘春雄、金焕民等一批本土营销专家,提出销量与品牌大讨论,明确提出要销量不要品牌的观点,引起品牌原教旨主义者的持续批判。以至于到今天,依然有人批判“要销量不要品牌是鼠目寸光的品牌观”。

最近十年风行营销界的特劳特定位与里斯品类,将品牌观引入玄学...

Read more

传统企业:如何跟上新时代


历史如同电影,相似的故事一再发生,只是更换了场景。为什么?因为故事虽然不同,人的贪嗔痴是相同的,所以结局一定类似。10年前给各企业推销“品牌广告”的各类4A广告公司,两岸三地的著名广告人,本土的策划大师们,同今天言必称互联网思维、大数据、OtoO的人士有什么不同吗?是不是不分行业特质,企业特质,试图用一个普世、套路化的东西去点石成金?

与成功人士站得近的往往不是成功人士,是脑残粉,急哄哄的贴紧新生事物的人也不一定是懂新玩法的人。传统产业的魅力化,一定要如同黄太吉一般去运作吗?当然不是,那只是互联网人士,传媒人士理解的魅力化,绝非唯一路径。

新的消费潮流,传统企...

Read more

顾客需求被哪些手搅动?


 顾客无绪的表现已经层出不穷,身边到处都是。我们要给读者提供理解、判断、预测顾客需求变化特性与方向的五把钥匙,即理解或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搅动生活在云端顾客痛点的五只手。

第一只手:逛商店不再是为了购物。

去商场抄货号,然后在淘宝等电商网站上购买,可以省下30%左右的费用,消费者何乐不为?这在2010年前曾是品牌商、渠道商头痛的问题。2013年,抄货号变成了“扫码”,几乎每个品牌、零售店都开始鼓励顾客扫码订阅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至少这些是潜在的顾客。

消费者逛街,未必是为了购物,而是一项休闲、娱乐、社交。各大Shoppi...

Read more

云生活与云模式的诞生


     社会化商业新生态,即由社会化媒体、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组合而成的社交网络,即云平台+三屏(手机、电脑、电视)合一+SoLoMo(社交-位置-移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

与人、与人的行为有关的信息、数据,都被这个系统收集、分析并输出为新的刺激元,推动着企业营销方式的改变,如电商企业依据浏览、购买、关注、收藏、转发等网上行为,分析消费者的商品偏好与购物意向,发送推送邮件、短信、微博等,刺激消费者的关注及购买欲望。

在消费者的云生活方式背后,社会化营销路径初步形成。

在过去20年(1991—2011年)里崛起的中国企业(及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