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活与云模式的诞生


     社会化商业新生态,即由社会化媒体、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组合而成的社交网络,即云平台+三屏(手机、电脑、电视)合一+SoLoMo(社交-位置-移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

与人、与人的行为有关的信息、数据,都被这个系统收集、分析并输出为新的刺激元,推动着企业营销方式的改变,如电商企业依据浏览、购买、关注、收藏、转发等网上行为,分析消费者的商品偏好与购物意向,发送推送邮件、短信、微博等,刺激消费者的关注及购买欲望。

在消费者的云生活方式背后,社会化营销路径初步形成。

在过去20年(1991—2011年)里崛起的中国企业(及品牌),实际上被大三规则主宰或驱动,即知名度、渠道力、执行力。消费者总体是被动、滞后地接受厂家的“媒介轰炸”,然后到终端货架上完成购买。

也就是说,企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投放媒介,就掌握了引导消费者购买偏好的钥匙。在媒体(包括互联网)掌握舆论权与话语权的时代,媒介“声音”的大小,决定着品牌的江湖地位(排除蓝田莲藕汁这种造假、秦池等没有品质支撑的广告轰炸失败的个案)。

脑白金、黄金酒、巨人网络代表恶俗广告,蒙牛代表的事件炒作等形式,都是用“媒体当量”吸引眼球的“单向控制”的传播模式。这些广告以恶俗、平庸的创意霸占主流媒体的黄金广告时段并反复播放,消费者的心智就只能被恶俗广告“强奸”。

消费者的厌恶、学者的声讨,都不能快速联接在一起,反制这些恶俗的广告行为,而是被这些企业雇佣操纵的更强势巨大的新闻、公关(水军)淹没。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模式,颠覆注重知名度的单向强迫传播模式。即使现在还没有形成对创意传播的广泛重视,社会化传播本身不可预测与控制的爆炸性传播能量,已经足以令到企业必须重视“美誉度”是如何炼成的这个过去不甚在意的问题。

在社会化商业生态里,一个不起眼的事件,很有可能被放大为爆炸性的事件。2011年春节前,百胜旗下百事可乐、乐事薯片等为宣传产品的微电影“把乐带回家”贺岁广告,在春节回家的大背景下,在门户、视频网站、微博上引发巨大的点击,好评如潮。2013年春节,微信发红包红透全中国,甚至转移了往年对春运紧张的社会情绪。

社会化商业是一种碎片化、但又具有不可思议“联接力”的网络微生态系统或产业集群: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店、微支付、微活动、微推送、微服务、微创新等。

这个现实的好消息是,企业可以不去硬拼传统媒体的广告费用,多花些心思与时间在社会化媒体的创意及传播上,一样可以扩散品牌知名度,甚至创意够好,美誉度也瞬间建立起来;并可以通过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链接,将流量(关注)、美誉度直接转化为购买力。

这个现实的坏消息是,社会化商业让营销变得不那么简单、甚至有些难以捉摸,要找到带来龙卷风的那个蝴蝶的翅膀,是个大海捞针般高难度的活计。

无论企业对社会化商业生态抱有怎样的态度,社会化商业已经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自组织的生态系统,也是社会化营销即新整合营销必须面对并提供操作方法论的新课题。

 

《魅力的智造:粉丝产品创新法》连载05“第一章、顾客无绪”

 

 


新书说明:史贤龙、山峰著《魅力的智造:粉丝产品创新法》由东方出版中心20148月出版。连载前三章,以飨读者。

 

 

限量签名本发售:手机购买链接http://wd.koudai.com/item.html?itemID=172245343&wfr=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