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怀瑾老先生《如何修证佛法》P241:
……精气神是什么东西?拿现在的名称来比方,就是光、热、力。精就是热,神就是光,气就是力,缺一不可。假如宇宙没有太阳能就完了,神等于太阳光,神能生“气”,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地球有吸引力,自然吸到地心,重新冲上来,化成云气,这些同炼神化气是一样的道理,气再化精。
疑论一:何谓“精气神是什么东西?拿现在的名称来比方,就是光、热、力。精就是热,神就是光,气就是力,缺一不可。”?
该比方有些牵强,老先生对光、热、能、力、质量等现代概念似乎缺乏足够...
作者文章归档:刘硕斌
南 怀瑾老先生《如何修证佛法》P241:
……精气神是什么东西?拿现在的名称来比方,就是光、热、力。精就是热,神就是光,气就是力,缺一不可。假如宇宙没有太阳能就完了,神等于太阳光,神能生“气”,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地球有吸引力,自然吸到地心,重新冲上来,化成云气,这些同炼神化气是一样的道理,气再化精。
疑论一:何谓“精气神是什么东西?拿现在的名称来比方,就是光、热、力。精就是热,神就是光,气就是力,缺一不可。”?
该比方有些牵强,老先生对光、热、能、力、质量等现代概念似乎缺乏足够...
当今著作《现代禅悟公案集——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这本书,于禅实在是画蛇添足之举。既知还为?大事因缘未了故。世界是非本已很多,算是再添些是非机缘吧!若无是非机缘,哪里容易有得入的方便。所谓娑婆世界,正好入道。
何为禅?
佛学通常谓之禅定、静虑、思维修等等。这些均不过是个概念,即使是高僧大德,也因自身解悟机缘和印证程度各不相同,演绎就更是天马行空,逐渐变得抽象而玄妙,玄而无路,以致后代子孙无法入门。
首先,禅宗谓之宗,而不谓之禅教。宗是宗,教是教,宗教含两个概念,宗具生命源头之意,好比每个...
最近有闻曾跟随南老先生40多年零项修炼的创始人王绍璠先生70岁就走了,想到南老近百岁高龄时不免忧虑,今年不管如何大小是个坎啊。还是得抓紧时机就一些法缘此生做个了断,也算是该篇文字的机缘所在吧。
2008年读到刚出版不久的南怀瑾老先生的《庄子諵譁》,对南老讲课论到的禅宗机锋见地恐有误人慧命之嫌,当时为之留下了一些文字。今会同其以前《如何修证佛法》(1995年重印版)关于“走禅宗路线充其量得个法身”误我近十年的一个大悬疑见地做个辨证,以免更误后人。
南老先生《庄子諵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P220...
南 怀瑾老先生《如何修证佛法》P207、P208:
……八识规矩颂: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下面两句要注意: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人在临死前,昏迷了,前五识逐渐散坏,阿赖耶识最后才走。投胎时,则是阿赖耶识最先来。
现在科学时代,佛学有些问题来了。请问刚刚死的人,眼睛马上挖下来,放在冰库里,可以移植给别人,那么这眼识死了没有?同理,肾脏移植时,肾脏的命根死了没有?
……人死了,意识先离开身体,第七识也先没有了,在全身还没有完全冷却之前,第八识仍没...
【说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灵识具,能知能觉即具,识性发动,时空即成。但无始之劫,心之灵识怎么开始,一念灵明怎么开始则是佛法大问题。】
南 怀瑾老先生《如何修证佛法》P2、P3:
……我们谈到释迦牟尼佛,在学无想定三年以后,发现那不是道而丢掉,并不是他没有修成,而是修成后丢掉了它。
……佛学的“非想非非想定”,这个名词很美。“非想”,不是我们普通惯性的思想境界;但是“非非想”,不是思想,勉强就说它是一种灵感吧!是一种超越思想的灵感。
“非想非非想定”与“无想定”的这个“定”,完全不同。无想定是把思想完全灭掉,而这个非想...
孙悟空的兵器是东海的“定海神针铁”,也称为“如意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孙悟空代表生命能知能觉之心,心能大能小,能长能短,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可有形也可无形,正如金箍棒之“如意”二字。心之正业在觉悟和印证空性,此乃古今过来人之必然。否则心必然不入正业而心为物役,必落术数旁门之功用。孙悟空常逞棒打斗,其金箍棒代表的正是心未入正业时术之功用。
&...
南 ……八识规矩颂: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下面两句要注意: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人在临死前,昏迷了,前五识逐渐散坏,阿赖耶识最后才走。投胎时,则是阿赖耶识最先来。 现在科学时代,佛学有些问题来了。请问刚刚死的人,眼睛马上挖下来,放在冰库里,可以移植给别人,那么这眼识死了没有?同理,肾脏移植时,肾脏的命根死了没有? ……人死了,意识先离开身体,第七识也先没有了,在全身还没有完全冷却之前,第八识仍没有离开。趁着眼球这一点暖、寿、识的余力还在时,如果把...
一、破解复杂局势最好的思路:统一世界人民思想,和合人心
当前世界局势乱象纷呈,各国各民族各宗教团体为了自身利益,已罔顾事实,罔顾道理,一味在心机谋略上玩弄,故纷争叠起。各国各利益集团首脑权衡利弊,均游走于各类权、利底线与边界,似乎谁也不敢豁然打破这个相对的动态平衡体系。短期内难有了结,相互消耗资源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打破旧的,创建新的平衡体系是有风险的,既然风险难以预测,既然难破迷局,为什么一定要破呢?对立、对抗永远无法比“和合”价值...
淡然无痕-佰怡 10:42:54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1OTY4Mw==&mid=201242092&idx=5&sn=19553645555d6bb75d551ddf3f0e47ac&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如何正确看待大悲寺与少林寺的差异!
框住你的不是! 10:54:32
【分享】同为出家人:大悲寺和少林寺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