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床卒中(minor stroke, silent stroke or subclinical stroke),从英文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一类型的定义有一个认知的过程。最早定义为静止性卒中,往往指临床上无症状,只是在其他检查中发现有脑梗塞迹象,如“腔隙性脑梗”。然而,实际上静止性卒中并不是不带来任何临床症状,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情绪和性格,如果对这种卒中视而不见,同样会带来严重的问题。2008年世界卒中日更是以“小卒中,大问题---Little Strokes, Big Trouble”为题,重点强调“认识、治疗...
作者文章归档:王娟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暂时性的血液供应不足,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的某一区域脑功能的障碍,可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如:一侧上、下肢瘫痪、无力,轻度感觉减退或异常,失语,有时因眼动脉缺血而出现一侧视力障碍、眼痛。累及到椎基底动脉系统时,表现为眩晕、呕吐、视物成双、行走不稳、有的病人甚至可有跌倒。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可24小时发作数十次,也可以几个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的临床表现大多相似。可能是由于同一脑动脉供应区的反复缺血所致,缺血的原因大多认为和脑小动脉的微栓塞、血管痉挛有关,栓子破碎溶解后,缺血症状即得到改善。未经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部分可以发展成为脑梗塞,导致严...
卒中
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充分认识脑卒中的严重性,提高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包括医生、患者和家属。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0%-90%。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包括,心脏栓子的脱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继发血栓的脱落,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甚至闭塞。其中,颈动脉系统疾病占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
关心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变化
我们要认识到对于刚入院的患者来说,住进陌生的医院,加上对疾病的恐惧与忧郁,有必要在第一时间解除患者不良情绪干扰,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运用疏导性语言和神经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引导患者,认识到脑卒中是可治性的疾病,通过医护人员和自己的努力,可以恢复健康、重返社会
家庭和社会支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患者病后非常需要家属的陪护和亲友的探视,因此鼓励病人的亲属和朋友常来探视,给病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使其充分享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家属选穴及按摩方法,遵循偏瘫恢复规律,循序渐进地每天定时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对肢体障碍患者进行个别指导。
其实患者之...
卒中后抑郁
脑血管病,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第三大致死疾病,目前医生的诊治主要还是以肢体肌力的恢复等神经系统体征作为判别疾病诊治的指标,往往忽视疾病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卒中后抑郁作为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我国卒中患者中发生率约为60. 3 %,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恢复、认知功能的好转、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致死率”。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方案诊治卒中后抑郁,以整体统一的原则对待患者,从而让患者更好的恢复。
由于脑卒中...
食物过敏的症状
无论儿童或成人,食物过敏均可诱发以下症状:口部、嘴唇或咽喉有瘙痒、刺痛或肿胀;皮疹、皮肤红肿、瘙痒;腹泻或呕吐;流鼻涕或鼻塞、眼部发红、痛或流眼泪;吞咽困难;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关节僵硬、昏倒、休克。患食物过敏的儿童在其成长的不同年龄段中,常会发生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这一现象被称为“过敏进程-ALLERGY MARCH”,有研究表明,积极的预防诊治食物过敏有助于切断“过敏进程”疾病链,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食物过敏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出现的由免疫机制介导的不良反应,可累及消化道、皮肤、呼吸道、循...
交对朋友
研究指出,每多交一个朋友,在一周內感到孤独的时间减少0.04天,一年减少两天。我们择友的时候往往被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限制住:要找社会地位旗鼓相当甚至略胜一筹的,要找愿意两肋插刀、大方的,要找离得近、常见面的……其实,帮你排遣寂寞的人不是能给你多少实际好处,而是你跟他交往不用担心谁付出得多,而且共事起来兴趣会越来越高涨。
把喜欢的事情(至少一样)当作事业来做。一个人变得开心时,身边的朋友也跟着变得开心的几率就会提高25%。换句话说,开心也是会传染的。在周末或业余时间,参加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比如有人定期与一帮原本互不相识的“驴友&rd...
孤独的危害
孤独的人血压比社交活跃的人高出30个单位,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高3倍,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达到正常人的2倍;孤独的人容易染上不良嗜好,因为它会削弱人的意志力和决心,容易放弃运动,倾向于摄取更多脂肪和糖分、烟酒;孤独的人大脑缺少灵活性,睡眠不好,所以衰老得快;孤独感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从而削弱人体免疫系统;长期孤独分泌更多叫作“肾上腺酮”的压力激素,还会增加患癌风险。最糟糕的是,孤独产生的过激反应不仅害己还害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卡西沃伯指出,一个孤独寂寞的人可能更不容易相信他人,而且总是喜欢钻牛角尖,给别人找茬儿,朋友会越来越少。现代社会是由很...
孤独伤心又伤身
在现代社会,为什么孤单会如影随形呢?过分追求物质,让现代人忽略了自身的心理需要,形象地说,就是本来想遛狗,结果被狗遛。一方面,人们荷包越来越鼓,对精神生活(特别是人际关系)也舍得投资了。比如说,人们买车得到来去自由的快乐,但养车、洗车、停车都是问题,生活被大大牵制,最初的自由和快乐都丢失了。另一方面,大家的时间越来越值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随之越来越实际了,以前一伙人凑在一起为虚无缥缈的理想可以聊一整夜,现在你要是心血来潮找人吃顿饭,别人还老疑心你是为请他帮忙做铺垫……本来以为越有钱就越快乐,结果大家反而越来越疏远,在这种落差之下,寂寞自然闪起了警示灯。...
六种人更寂寞
女性:女人更感性,注重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满足,再加上她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强,也更乐于宣泄自己的寂寞,所以是“寂寞病毒”的易感人群和最佳传播者。
领导。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探索成功的路往往不同常人,而到了顶峰时又曲高和寡,这是一种认知上、思想境界上的孤独。“上下级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是保证领导树立权威、体现下级尊重态度的前提”,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岳晓东指出。
自我中心的人。这种人过度关注自己,难以从社交中得到心理满足,加上缺乏社交技能,容易受到孤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