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第三大致死疾病,目前医生的诊治主要还是以肢体肌力的恢复等神经系统体征作为判别疾病诊治的指标,往往忽视疾病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卒中后抑郁作为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我国卒中患者中发生率约为60. 3 %,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恢复、认知功能的好转、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致死率”。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方案诊治卒中后抑郁,以整体统一的原则对待患者,从而让患者更好的恢复。
由于脑卒中是器质性疾病,可损害情绪中枢或传导通路,导致脑内生化递质,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NA)和5一羟色胺(5-HT)减少导致抑郁。研究显示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抑郁状态的发生。反之,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又起负性作用。所以对于脑卒中的患者我们首先要了解疾病本身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作为对机体功能全面了解的开始。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监测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去甲肾上腺素(NA)和5一羟色胺(5-HT)水平。按照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符合抑郁的诊断标准者需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目前疗效好,副反应较小的药物主要有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盐酸舍曲林等。
卒中后抑郁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