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巍

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北京大学硕士,复旦大学博士,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已有两部专著出版:《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国会政治与美国对华经贸决策》(第二作者,与孙哲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两岸“货币直航”进入加速度


   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尤其是两岸签署ECFA以及实现全面的“三通”之后,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整合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2011年,两岸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大陆早就成为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台湾也成为大陆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位于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韩国之后。不仅如此,随着大陆游客台湾行渐成规模,两岸的服务业贸易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密切的经贸和人员往来使得民间要求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声浪日益高涨。但由于两岸的金融往来长期遭到阻隔,不允许彼此的银行在对方经营,自然而然,两岸的货币清算机制也始终不可能建立起来。货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两岸签...

Read more

我笔下的国际时评


   按:本文是南开大学周政学院学生刊物《新世纪》杂志的约稿。载于2012年春季号。感谢主编大人,虽然是约稿,其实,我也一直想写这样一篇小文章,《新世纪》提供了这样一个小平台。原标题为《我为什么坚持撰写国际时评》。

 
  我为什么坚持撰写国际时评?

  文/李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从2004年开始,我开始尝试着撰写国际类的新闻时评,并有幸能被刊登在各种报纸和杂志上。那个时候,我是一名国际关系专业的二年级研究生。随着时间的积累,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直到今天我正式成为一名国际关系的教学和科研人员。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七...

Read more

“创造性介入”: 一种国际主义的外交观


   如今,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大规模介入国际事务,由此带来的许多未曾经历的困惑与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当下中国外交思想界正在兴起两场重要的辩论:美国是否正在走向衰落?中国未来外交战略的基本方向是什么?前一场辩论围绕2008年金融危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冲击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形成的“一超多强”的权力结构而展开;而后一场辩论主要围绕中国是更应该继续“韬光养晦”还是更应该“有所作为”来展开。

 
  经过缜密地观察和思考,王逸舟教授截取了中国外交多棱镜中属于“创造性介入”的...

Read more

伊朗“金融保卫战”中的人民币机会


   在从2010年底肇始于突尼斯,然后席卷广大中东北非地区的“阿拉伯之春”的运动中,美国巧借各种力量,推波助澜,致使其昔日的“政敌”接踵倒下。而伊朗则成为其中苦苦的支撑者。

 
  尽管伊朗国内的反对派难以实质性威胁现行的政权,而且美国在大选年也还没有大规模使用武力进犯伊朗的具体计划,但是一场针对伊朗的“经济战争”却已然爆发,这场“经济战争”主要发生在涉及广泛的金融领域,意在斩断伊朗经济的“血管”,其对伊朗构成的外部战略压力并不亚于一场来自内部...

Read more

金砖机制的金融抱负


   3月28日至29日,金砖国家的首脑们第四次聚首,这一次是在印度的新德里。在本次峰会上,金砖五国可能宣布就彼此之间的货币互换签署初步协议,其目的是用于成立一家共同的开发银行。这一开发银行将主要由金砖五国占据主要份额,但仍然会邀请一些发达国家来参与。

 
  尽管目前的相关讨论还处在非常初步的阶段,但它仍然意味着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正在有序地按照去年三亚峰会所形成的路线图稳步向前推进,并构成金砖国家在既有国际金融体系中施展改革抱负的重要一部分。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金融治理正式进入“G20时代”。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