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利·韦茨现在掌握着5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包括个人基金、公司基金、捐赠和基金会。公司的核心是3个著名而且非常成功的共同基金,即韦茨价值基金、韦茨合作伙伴基金和韦茨·哈科瑞基金,前两个基金是针对中型资本公司的基金,后一个是针对小型资本公司的基金,这3个基金都拥有晨星最高级别的评价等级。
但是早先沃利·韦茨只是纽约一家规模很小的证券公司的分析员,他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的投资生涯的。有一次他向投资经理提出他的一个想法时,听到了关于沃伦·巴菲特的传奇故事。几年前,这位投资经理曾经专门到奥马哈,准备向巴菲特兜售一个关于股票...
作者文章归档:姚斌

像蘑菇一样生存
实际上,有很多价值投资者是不为人所闻的,因为他们一般都很低调,从不张扬自己,所以人们大多不知道他们。不过,沃伦·巴菲特却认识了不少这样的人,赫伯特就是其中的一个,赫伯特大概是一同与巴菲特受教于本杰明·格雷厄姆门下的人,一个甚至不知道叫什么名称的基金管理人。赫伯特(Herbert),我们只知道他的名,却不知道他的姓。当巴菲特把他介绍给《超级金钱》的作者亚当·史密斯时,巴菲特说,“他几乎没有任何获取有用资讯的渠道,实际上华尔街没有谁认识这个人,他自己也从不听取别人的建议。他只参考手册上的数据,然后向感兴趣的企业索取年报。这个人的家庭观...
克里斯托弗·布朗:股市大跌时请瞪大眼睛
克里斯托弗·布朗也是本杰明·格雷厄姆门下最优秀的学生之一,现在他是全美顶级的特维迪-布朗基金公司总裁,多家美国名牌大学的名誉理事和委员,还有不少兼职,拥有多种头衔。布朗的父亲老布朗曾经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大部分股票,不过伯克希尔那时还是一家每况愈下的纺织厂。上世纪60年代,沃伦·巴菲特全盘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厂,他今天所持有的绝大部分股票都曾经属于老布朗。因此布朗家族既与格雷厄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又与巴菲特有着很深的渊源。
作为格雷厄姆的真传弟子,克里斯托弗·布朗长达37年坚持不懈地遵循格雷厄姆所倡导的价...
巴菲特的成功不可靠?
纳西姆·塔勒布曾表示,沃伦·巴菲特的成功不如乔治·索罗斯的成功那样可靠,因此塔勒布“不会在巴菲特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索罗斯拥有200万次有记录的证据,表明他的成功绝非巧合,远多于巴菲特。索罗斯的成功更加可靠。我不是说巴菲特不具备能力,我只是说,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的成功不是机缘巧合的结果。”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对此深感疑惑,直到最近,我读了他的著作才知道,他有这种看法并非偶然。
索罗斯之所以受到塔勒布的高度赞赏,是因为在索罗斯身上有一种优异的“特质”——这也是塔...
朱利安·罗伯逊:价值投资的悲歌
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是身为“教父级”的人物,以精选“传统价值型”股票而著称,偶尔也介入债券与外汇市场一试身手。他的所谓“价值型”股票是指盈利前景良好、被市场低估价值的传统型工业股票。罗伯逊曾经取得极其辉煌的业绩,但却是因为“价值投资”而败北的第一人。
罗伯逊的老虎公司创建于1980年,当时他凭自己的200万美元和别人投资的600万美元起家,在对冲基金业创造了很少人能与之匹敌的骄人业绩。20年来老虎公司的年平均盈利高达25%,换句话说,当...
盖茨,一个巴菲特式的投资者
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是一个财务软件文字处理和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并且创立了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但却可能不知道他也是一个巴菲特式的投资者。
盖茨拥有三个投资公司:微软投资,基本上投资于其他公司的技术部门,这应该是基于追逐潜在的战略意义上的投资。盖茨慈善基金,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式基金,在资本处理上非常保守,基本上投资于短期政府债券和AAA级公司债券上。瀑布投资(Cascade Investments),成立于1995年,这是除了微软投资和盖茨基金以外的盖茨私人财产管理公司,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价值大约100亿美元。
盖茨的投资风格主要体现瀑布投资公司上。因为深受...
罗比·伯恩斯:只要在盈利,它就会坚如磐石
罗比·伯恩斯(Robbie Burns)早先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从股票交易开始的。1981年,他从英国一所新闻学院毕业后,就长期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后来,因为他编辑的电视栏目设立了股票和金融服务节目,他这才关注起股票市场来。1999年他开始投资股票。在2002-2005年的短短几年,他将自己的基金翻番,从4万英镑到了8万英镑。从1999年以来,他从股票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9万英镑。
伯恩斯的投资方法很简单,其中的“超级富翁假设法”更是别具一格。“超级富翁假设法”是说,假设自己是一个超级有钱的人,有能力买下任何公司或者想...
西格尔教授的“长期投资”
杰里米·西格尔教授之所以招致猛烈的批评,源自于他的一本《股市长线投资》。在这本出版于1994年的著作中,西格尔教授写道:“认为当股票价格趋高时不应该进入股市,其实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这种观点毫无根据。”具体地说,如果你在1970年以最高价格买进“漂亮50”,而不管巨额账面损失,守着这一系列投资组合,那么30年后,你的忠诚就得到回报了。到了那个时候,耐心的漂亮50投资者们就赶上标普指数了。
当西格尔教授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那个时代很不寻常。20世纪90年代,以微软为首的飞速成长型公司使得大多数投资者趋之若鹫,他们愿意...
沃尔特.迪斯尼:决策之难,真的很难
《决策之难:15个重大决策失误案例》也是一本研究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失败的书。在我看来,它与保罗·卡罗尔和梅振家合著的《亿万美元的教训课》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堪称姊妹篇。这本书的作者是保罗·纳特(Paul C.Nutt),俄亥俄州立大学费歇尔商业学院的管理学教授。
叙述成功的书很多,但分析失败的却很少,因此《决策之难》弥足珍贵。要增加成功的几率,需要研究失败。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那么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实际上,一些错误和失败的决策完全有可能避免。但研究表明,管理者们做出的商业决策,大约半数以失败告终。跟据微软公司统计显示,超过74%的商业决策落...
“银行投资家”彼得·林奇
读《战胜华尔街》,就不能忽略身为“银行投资家”的彼得·林奇。
1980年对于美国的投资者而言,不是一个好光景,当时美联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猛踩刹车,把利率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这种形势下,虽然银行业增长前景很好,但银行股的股价居然以低于账面价值的市场价格出售。而华尔街由于投资偏好,对实力雄厚、业绩稳定银行股不感兴趣。他们普遍认为银行属于成熟的公用事业,想当然地认为银行只会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增长率很低,根本不可能会有很高的增长率。
但是彼得·林奇先生自有主张,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说的,你应该在别人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