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2011年度观察家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资中筠在演说中表示,中国当前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她认为所谓经济增长中的中国模式假如说有这样的模式的话,这个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加上低工资和人权保障的缺失等等。
美国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必然是超强的力量,它远远超过任何老二,中国未见得是老二。
以下是资中筠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首先得否认我不是什么老愤青,我是一个很平和的人,没有那么激烈。今天我本来习惯于晚一点讲话的,但是今天被会议给安排在了第一个,我也只好作为抛砖引玉的人讲一些我最近想到的一些问题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作者文章归档:资中筠

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耒阳。1947年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考入燕京大学,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简称“和大”),从事民间外交与国际活动工作,其中包括国际会议的英、法文翻译,间或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外事翻译。因工作关系,在相对封闭的年代有机会访问亚、非、欧、拉美多国,并在维也纳常驻三年。“文革”期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尼克松访华前,从干校调回,参与接待工作。以后留在对外友协主管对美工作。七十年代末开始转入学术研究,先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后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所长、研究员、所长。专业为国际政治与美国研究,旁涉中西历史文化,近年来关注中国现代化问题。改革开放后多次访美,从事学术交流。曾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及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任研究员各一学年。
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曾任杂志主编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1996年从社科院美国所退休,仍继续著述,并应邀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除有关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的专业著述外,撰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英、法文学著作多种。
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07年修订版版改为《冷眼向洋书系》单行本,资中筠撰写部分更名为《二十世纪的美国》)、《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2006年修订版更名《财富的归宿》)、《资中筠集》(学术论文选集)等。
随笔集:《斗室中的天下》、《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学海岸边》(与陈乐民合集)等。
(以上在思想上较有代表性的是《二十世纪的美国》、《财富的归宿》以及收入《斗室》和《读书人》的一些文章)。
译著:巴尔扎克(法)《公务员》、《浪荡王孙》、《农民》,薇拉·凯瑟(美)《啊,拓荒者》,阿兰·德波顿(英)《哲学的慰藉》等。
后冷战的美国如何走到今天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冷战终结,至今已有四分之一个世纪。美国从欢呼“历史终结”到今天陷入内外交困,追根溯源,在于其“后冷战”的战略思想以及基于这一战略思想的一系列政策和行动。近来重新翻阅本人2005年出版的《二十世纪的美国》最后一章,对这个问题有比较详尽的叙述。
材料截至于2006年小布什第二届任内。自那时以来当然有许多新的变化,但是从根源来讲,这部分历史有助于对今天的了解。实际上今天所热议的许多问题,那时就已存在。今摘录如下,以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因文本较长,分上、中、下三部分。
上
“新保守主义&rdquo...
为什么周有光一再强调要从世界看中国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敢谬托知己,因为我跟周老认识很晚,是在他一百零六岁的时候。我很荣幸,由于他看了我的书,想见我,通过他的公子“召见”我,然后我就登门拜谒。非常遗憾,现在周晓平先生反而先走了,我想对周老的打击应该是非常大的。晓平先生是一位非常儒雅、温和的谦谦君子,他年逾古稀还为他的父亲奔忙,做了很多工作。他竟先去了,令人痛惜。
出于对周老先生的敬仰,我到这里来谈谈我的感想。
刚才张森根先生(《周有光文集》编委会委员)很详细讲了他对周老著作的一些看法,张先生和叶芳女士这几年对整理和编辑周老的著作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周老他们两位知道周老的价值,...
唯有思想是不能用钱砸出来的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也就是还处在为他人的创意加工的低端,离自己出思想找别人加工还差得远。如弗里德曼所说,唯有思想是不能用钱买的。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与人才相结合就能产生奇迹。
近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文,题为“真正的美国梦之队”,说的是美国真正的竞争力在于人才,与笔者多年前发表的意见不谋而合。
弗里德曼文章开头说他出席了一场隆重的晚宴,紧接着列举了一连串出席嘉宾的名单,从姓氏看,一望而知大多数是华人或印度人名。文章接着说,读者不要猜错,这不是中印友好协会的聚会,而是2010年“英特尔科学杰出人才奖&rdq...
谈美国大选:从“伪君子、真小人”说到美国种族歧视
美国大选一场好戏,颇热闹了一阵子。现在虽然人选已定,但对美国、对世界会有哪些影响,还有待观察,暂时不想猜测。从这场选举中引发出一个说法:这是在伪君子和真小人之间的选择,引起我一些想法。
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痛恨伪君子,所谓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与此类人交往容易上当受骗,受害更深。还不如公开的流氓无赖,到处宣称自己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哲学,与之打交道,中了对方损人利己之枪,是自找的,勿谓言之不预也。这是一个角度。
还有另一个角度,从全社会来看,如果逼得一部分小人不得不伪装成君子,说明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君子,认同某种道德底线,公认有些...
学校培养趋炎附势的精神是最大失败
“我上学时教育界没有那么势利”
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最近碰到郑也夫先生,他写了很尖锐的一本书《吾国教育病理》,批评中国当前教育。
现在我孩子长大了,家里没有小孩在上学,因此我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是我所听到的,父母有小孩上学的,都是纠结得不得了。究竟问题在什么地方?我就回头想我们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情况,我觉得那是一个很自然的情况。当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过去教育是很不普及的,农村有大量的文盲,大量的小孩是没有机会上学的。城市里的小孩大多数可以上学,起码上小学,择校问题没有那么严重,都是在自己住的区里上学,如果到...
从文化制度看当代中国的启蒙
现在为何需要重提启蒙?
我们经历过的非常蒙昧的时代离现在不远,几亿人靠一个大脑思考。改革开放后,“真理标准”的讨论,两个“凡是”的破除,是最近的启蒙,逐步回归到用自己的思考来判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如今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口号下,沉渣泛起,一些被扬弃的糟粕又出来了,说明滑向愚昧容易,而启蒙的道路很长。
2012年我去浙江上虞市,想参观春晖学校,那是一个当年传播现代文化的地方,有一批很值得尊敬的人,如夏丏尊、李叔同、丰子恺等。当地接待我们的领导,先带我们看曹娥碑,在以曹娥为名的纪念馆里,展示了“二十四孝”,讲解...
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外交的天职
编者按:6月18日凌晨的一场车祸夺走了吴建民大使的生命,作为中国外交界最为公众熟知的人物之一,消息一出,无人不震惊唏嘘,原定于19日召开的吴建民大使作为主编之一将会出席的《中国民间外交报告(2016)》新书发布会如期举行,并临时增设追思吴建民大使的环节。资中筠先生受邀前来参会,追忆吴建民先生并就中国民间外交发表看法。资先生对于吴建民大使所主张的知己知彼争取和平、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反对阴谋论等观点予以了肯定和支持,并强调民间外交不等于群众干预政府之间的外交。吴大使长年任职业外交官,仍能保持自己理性、清醒的见解,并敢于为之公开大声疾呼,资先生认为极为难能可贵,并...
从“社会达尔文主义”说起——兼谈学风问题
过去,本人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给予过关注,首次在著作中涉及这个问题是在2000年的《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一书,谈到影响美国20世纪初发展的思潮部分。
我在书中表达的意思概括起来是:19世纪中叶发源于欧洲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找到了最适宜的土壤;但是“如果完全按照斯宾塞的理论听任社会沿着弱肉强食的道路发展下去,美国就不会有今天,或许早已引起革命,或许在某个时候经济崩溃。事实上,另一条线,对于不平等的批判和主张政府抑强扶弱的理论一直存在。它也是植根于美国的思想传统之中,也就是自由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和强调平等这一面。社...
我觉得我们有一种走向野蛮的趋势
我原来说我不想讲话的,我有一种“欲语无言”的感觉,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的都是令我感觉到没话可说的。违背常识背离知识,简直多得不得了,天天听到这本书被禁了,明天听到那个书下架了。还有听到说,不要公开说下架,出版社自己再偷偷把它买回去,不许传播某一书。这种事简直是越听越觉得难受。
我们光靠老人是不行的,真正有行动能力的还是在职的,各种岗位上正在做事的人,而不光是说话的,这是一个。我刚才听了很多人讲的我都很有启发,我觉得如果大家都是这样想的话,那国家当然很有希望,但是事实上我意识到这是少数,那么我现在只想讲几句话,一个是我们这个是“走向世界走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