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江南

美国麻省卫生福利部卫生政策高级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客座教授、上海财大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97年获美国布兰戴斯大学卫生政策博士。在大学、咨询公司、和政府部门从事多年的卫生经济和卫生政策研究和咨询工作。在公共经济、劳动就业、卫生经济和政策领域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曾获得1990年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2002年美国卫生研究学会杰出文摘奖。

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措施的建议


  外部配套改革

  1、政府财政直接补偿方式的改革

  在保持现有政府补偿水平的前提下,让政府财政补偿与人员经费脱钩,而与医院承担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支出、科研支出、对于一部分社会低收入人群的低价或免费服务)挂钩。同时,根据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对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的投资给与补偿——当然需要建立明确的投资补偿原则和程序。

  2、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

  政府财政除了向医院提供直接补偿外,还可以通过支持社会医疗保险的方式,间接地补偿医院。从注重服务数量转变为注重服务质量,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

...

Read more

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应当分两步走


  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改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最为艰巨复杂的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又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行管办分离的重要内容。法人治理的根本精神在于将公立医院的管理自主权从政府卫生部门下放给医院,政府集中精力进行医疗行业的监管,同时履行出资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而医院本身搞好医院管理,保证公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满足病人和社会需要的同时,保证自己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配套协调、追求实效的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和实际情况的需要,笔者认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可以考虑分为两个阶段来推进。第一个阶段是自主组织(在此医...

Read more

建立医疗安全网 解决目前看病贵问题


  中国目前看病贵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因此随着整个社会医疗经济风险的增大,个人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大。而医疗改革中的市场化因素对看病贵只是起了一种雪上加霜的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问题必须重建医疗风险分担机制,这需要通过建立和健全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险体系来实现。

  中国目前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险程度都非常有限,还远远无法起到对医疗经济风险进行社会分担的作用。而要建立和健全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期的努力,并且需要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物质基础。然而我们可以也应当从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最基本底线开始着手,即通过建立医疗安全网对社会弱势人群提供最急...

Read more

健康管理:医疗改革辟一条蹊径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国经济保持着年均10%的增长率,创下了经济增长的世界奇迹,使得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国国民的健康状况却同时出现了正反两个方向上的复杂变化。

  一方面,从衡量健康的一些总体指标来看,人均寿命继续增长,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都在继续显著下降,表明中国国民的健康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得到不断改善。但另一方面,中国国民的健康状况某些方面也出现了负面的变化。

  改善国民健康的强劲动力

  从人类发展史特别是近三百年的历史来看,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国家的人均寿命在近百年中增长了一倍,人类的体格也增加...

Read more

医疗下沉 让病人跟着医生走


  这次医改方案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亮点就是它提供了一个相当有弹性的框架。从好的方面来讲,我把这个归纳了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这个医改方案像是一顶小小的帽子下面有个很宽松的大裤腿。比方说,它强调了政府主导、公益性,给人的感觉是它好像回到了计划体制的特点。但细读它的“四梁八柱”,其实每一点又是比较宽松的,留有了很多的余地。

  这一点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上特别能够明显地反映出来

  医疗下沉,让病人跟着医生走

  小帽子,大裤腿,医改余地宽松,动态调试;医生多点职业改革,釜底抽薪;政府主导是怎样的政府主导?社会主导是改革方向。

  价值中国:征求意见...

Read more

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医改


  实际上,我们应该将医改看作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许多国家也都在阶段性地进行持续的医改。所以,对于医改是否成功也只能以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来衡量。最近看到一个美国医改研究者的说法,她提出了几条世界性的规律,其中一条就是:前一次医改永远是失败的。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医改的目标本身也是动态和发展中的,昨天的成功可能同时也是今天的失败。

  让我们回到当下中国的医改,先来看看比较成功的地方,或者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政府的力量,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社会医疗保险计划,使得医保覆盖面几乎包括的所有...

Read more

医院能否管办分离


  前不久,成都成立了首个副省级城市的医管局,已经运行了半年多,在医院的效率提升上,目前有了一些改善。其改革思路是,加大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通过需方对医疗机构的选择,促进医院提升效率、改善服务来吸引病人。相应地,政府对医院的直接投入减少,走的是一条管办分离的市场化路子。

  如果我们撇开其他各种因素,单纯从体制的角度看,体制外的管办分离(即医管机构与卫生局分离)要比体制内(即医管机构设在卫生局内部)更有利。这有利于将管理权下放到医院,使得卫生局集中精力搞好行业监管。但是,管办分离要到达预想的目的,还需要有其他配套措施,例如价格管理体制、医院的融资体制、政府的监管体制等。还有人的因...

Read more

医联体是否能够破解看病难题


  近期有不少关于上海医联体的报道,社会热议也很多。这项旨在通过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资源整合、分工协作、分级就诊等创新机制,引导市民分层就医,优化就医秩序的措施,并没有引来市民赞同。有统计表明,近七成市民不赞成医联体,其中有近五成市民认为医联体会使自己失去选择医院的自由,两成担心会延误病情。上海医联体政策出台的初衷为何会与实施现实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它的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医联体这种模式,能达到医改的目标吗?若要医联体取得成功,关键因素在于哪?

  医联体与看病难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造成看病难的原因,然后才能知道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造成看病难的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符合质量的医...

Read more

如何防止利用非营利性医院“洗钱”


  问:北大国际医院是北大方正集团投资的一家医院,目前刚刚封顶。方正拥有70%的股权,北大医学部拥有30%的股权。医院有2000多张床位,体量很大。医院的属性是非营利性医院。方正目前给整个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设计了一个商业模式,希望围绕医院建立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如制药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医药物流公司、医疗保险公司、老年关怀产业、设备租赁公司、后勤服务公司、医疗信息化公司等。希望通过这些营利性企业补给医院,同时也通过医院让这些企业获利。

  美国的非营利性医院有这样做的吗?如果这样的话,如何保证医院本身的非营利属性。因为非营利性医院不能分红,所以是否会通过相关产业“洗钱&rd...

Read more

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


  从大量研究和国际经验比较来看,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措施是从医疗费用支付的角度进行调节,包括直接控制医疗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或医疗费用的支付总量,以及支付方法的调整。第二类措施是控制医疗资源的市场准入和结构。

  1、目前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在很多临床医生看来,可以通过慢性病管理、控制院内感染等手段降低医疗费用,但是目前由于未做大规模分析,无法得到相应的数据支持。请问在您看来上述手段是否合理,需要各方面给予何种支持才可以达成?

  2、目前全球都面临医疗卫生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一些国家已经重视到“治”不如“防&rdq...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