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忘掉市场时机选择,你应该忘掉个股选择。在投资组合的收益中,几乎92%可以由其资产的配置单来解释,你应该做一个资产的配置者。
投资收益的91.5%由资产配置决定
资产配置对投资收益的贡献有多大?美国学者Brinson、Hood、Beebower三人在1986年发表于《金融分析家杂志》上的一篇名为“组合绩效的决定”的文章表明:投资收益的91.5%由资产配置决定。尤其对于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对于投资收益的贡献要远远大于时机选择和具体股票的选择。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的人鸿运当头,买一张彩票都会中,也确实有人把筹码都押在某一...
作者文章归档:杨文斌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产品
单一产品的暴利时代都已经基本结束,未来家庭财富的增值,更多是来自财富的均衡配置。正如威廉·夏普所言:“一个成功的投资者,85%归功于正确的资产配置,10%来自于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力,5%必须靠上帝的保佑”。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产品
近年来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兴起,首先要得益于各类理财产品的日益丰富。从风险收益的纬度来看,既有目标收益率在3%到5%的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也有5%到7%的债券基金、8%到10%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风险收益再往上,就是10%到20%的股票型,包括公募、私募和对冲策略产品等。当然,对冲类产品的目标收...
T+0是场革命
近期货币基金一连串的T+0创新潮,扮演着利率市场化尖刀兵的作用,其意义深远,说它是场革命也不为过。
T+0的国内演进
2012年10月,南方基金、国泰基金和汇添富3家基金公司“货币基金T+0赎回方案”业务获批,这意味着货币市场基金可当日赎回当日到账立马取现,而且在非交易日均可操作。随后,其它公司也陆续推出此功能。11月,汇添富推出场内T+0货币产品。其实早在9月底,银华、华宝兴业就先后上报了交易型货币基金,“货币版ETF”也进入实质阶段。除了“T+0赎回”和交易型货币基金的推出,货币基金在支付...
基金的第三次创业
基金的第三次创业非常值得期待,甚至会改写现有的信托和PE行业的整体利益格局。
最近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放松管制的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基金的新时代非常值得期待,甚至会改写现有的信托和PE行业的整体利益格局。
“好利时代”
几年前,很多投资者对每年10%左右的收益还往往不屑一顾,那时市场的确也提供了可憧憬的疯狂,2006、2007年股指都是翻倍的;几年前,很多投资者都相信A股每两三年都会有一波大行情,就算暂时套牢捂着还能赚大钱。但现在时代变了,“好利时代”已经到来。长期低迷的股市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放弃了幻想,...
第二代QDII值得期待
只要具备一定投资眼光,第二代QDII可谓巨大的“宝藏”。
前年A股几近全球最差,去年也是,今年过去三季度了,又是几近最差,投资人除了用账户僵尸化来消极抗议外,还有其他选择吗?QDII基金或许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
QDII成为投资盲点
所谓QDII,通俗点说,就是投资者在国内买人民币基金,由基金统一兑换成外币后,进行全球投资。如果用近一年的业绩来看,QDII基金是相当抢眼,特别是发行的以美国市场为标的基金,涨幅均在20%左右。此外,2011年大放异彩的黄金QDII,今年的新兴市场QDII也有不俗的表现,在美国 QE3后,油气能源QD...
创新还是翻新
基金业要转型,创新是必由之路,但新的未必就是创新,要警惕一些无益于投资者的翻新或伪创新。
2012年是基金创新之年。所谓创新基金通常指传统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以外的基金品种,如ETF基金、分级基金等。“基金新政”为创新发放了制度性红利,而低迷的市场又使以前那些粗放式经营的招数几无用武之地,因此创新基金产品得以大行其道,既应时政,又赚眼球,可谓风光正好。
从数量上看,创新基金在2012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分级基金为例,2011年以前成立的不过10支左右,2011年成立19支,而今年上半年已经成立了21支,还有产品在陆续申报。从种类...
基金新政
基金要突破困境,除苦练内功外,还需外部环境的改善。
巨大的陷阱
5年来,基金管理的资产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萎缩。从表面上看,基金的困境是市场造成的,上证指数从2007年峰值时的6,124点,一路暴跌到2008的1,664点,其后一直在低位徘徊,目前也只有2,200点左右。市场下跌,基金规模缩水也理所当然。但回想一下基金爆发式增长的那几年,很多基金并非是因为创新或差异化投资形成的超额收益赢得了投资者,而是靠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自然增长而形成的赚钱效应。但2007年6,000多点的股市,既是中国经济前30年依托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和环境红利等高速发展的最后馈赠,也是基金业...
“王”朝的背影
公募基金业少了一面旗帜,对此我们应有怎样的思考呢?
传奇落幕
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了,这次是真的。从中信证券接手华夏开始,传言就没停过。此次传言成真,传奇落幕。管理华夏大盘6年多时间里,该基金净值增长近12倍,如果从王亚伟最早管理的兴华基金算起,用复利算法,则增值28倍,累计共13年,年化收益率27.5%,这个业绩相比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13年29.2%的年化收益率和欧洲投资大师安东尼.波顿在近30年20.3%的年化回报率也不遑多让。我是在1998年华安基金的时候就认识了王亚伟。王亚伟其貌不扬、为人低调、没有花边新闻,但收到如此高的关注度,其背后其实触及到了资...
公募基金2.0呼唤第三方
十年轮回。从2001年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功发行,公募基金快步走过十个年头。中国人的观念中,对十的重视随处可见:“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十年树木”、“十年寒窗”……十年之后的今天,公募基金正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
1.0时代渐行渐远
十年以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牌照管制加上新基金发行的审核体制,形成了公募基金相对垄断的格局。在对新基金发行体制进行改革后,公募基金的垄断红 利渐渐消退。目前偏股基金、债券基金、QDII和创新基金4条审批渠道下,一家基...
阳光私募如何变形为“对冲基金”
相比于竞争对手,阳光私募向对冲基金转型的步子太慢了。
前有狼,后有虎。中国的阳光私募基金在未来的几年中,如果不能成功的变形为“对冲基金”,将没有太大的行业成长空间。要从严格的金融管制中完成涅磐,需要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前两天在上海的一个基金峰会上,碰到了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基金(Fidelity)亚太区CEO仑德民 (Arne Lindman)先生,我们聊起中国的私募基金行业。我很自豪的提到中国对冲基金发展很快,已经接近3000亿人民币了。不料,Arne很好奇的问了我一 句,中国已经有对冲基金了吗?我一时语塞,干咳了几声,只能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