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春津

曾在海军东海舰队服役(信号教研室任教)。198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1990年至1994年任天津市环达五交化商行、天津市南开区环达五金电料经营部、天津市河西区环达酒家三企业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进行资本运作实践并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所撰写的经济学论文《资本发展阶段的分析及预测》,获得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世界学术论文(成果)国际金奖”,并入编《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文献》一书(世界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版);经济学论文《剩余价值与价值剩余》,获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思想宝库》(列为首篇)一书(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5月版)。学术论文《生产力受消极文化力制约的分析》,在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和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05年国际交流评选活动中,获得国际优秀论文奖。另著政治学专著《人权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版);哲学专著《宇宙探秘——物质感觉论》(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4月版);天文学专著《破解太阳系形成之迷》(台北九州图书文物有限公司2003年1月版)。

给《资本论》提几点意见(五)


 

给《资本论》提几点意见(五)
 
产品与商品不是一码事
 
               张春津
 
(2006年2月16日刊发于《经济学家》)
 
在《资本论》和西方的经济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商品交换”这一概念。我真弄不懂,产品的交换为什么要被说成是“商品交换”?商品是哪里来的?它最初形成的状态是怎样的?最后落实的状态又是怎样的?...

Read more

给《资本论》提几点意见(四)


 

给《资本论》提几点意见(四)
 
产品消费经济单位的不同阶段
 
                        张春津
 
(2006年2月15日刊发于《经济学家》)
 
纵观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人们进行产品消费的核算经济单位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的过程,正好与社会形...

Read more

给《资本论》提几点意见(二)


 

给《资本论》提几点意见(二)
 
产品的分类是人类历史的写照
 
                      张春津
 
(2006年2月15日刊发于《经济学家》)
 
原始社会的最早期,人类所消费的产品都是自然产品。自然产品不是人类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是自然界自然生成的能满足人的生存需求的物品。例如野生果树上结...

Read more

张春津:多一点批评,少一点奉承——挺好!——与朱正国老师商榷


 

张春津:多一点批评,少一点奉承——挺好!——与朱正国老师商榷
 
(2006年2月18刊发于《经济学家》)
 
我在《“私有制”不是罪魁祸首(五)》一文的末尾写了一句话:“如果我们承认人的‘私欲’消灭不了,那么‘私有制’便会以人性为依托与人永存。问题并不是应不应该保护“私有制”,而是要关注到每个人财富的来源是否公平合理。如果因为某些人的财富来源有失公平,就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

Read more

“私有制”不是罪魁祸首(五)


 

“私有制”不是罪魁祸首(五)
人的私欲无法消灭,“私有制”便与人永存
 
(2006.2.13.刊发于《经济学家》)
 
张春津
 
       盼望获得财富,乃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天性!任何政府,任何法律,任何权力,任何道德,都休想彻底消失掉人所具有的追求和向往财富的“私欲”。某种政府命令,某种法律规定,某种权力干预,某种道德说教,企图让他人放弃对财富的追求而灭私欲,其目的只不过是他们为自己获取...

Read more

“私有制”不是罪魁祸首(四)


 

“私有制”不是罪魁祸首(四)
别在“所有权”上变魔术
 
(2006.2.13.刊发于《经济学家》)
 
张春津
 
我们应该必须弄清楚,与“所有制”相联系的“所有权”问题,它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权利形式,属于“应然权利”范畴。“所有制”不但要解决“所有权”问题,还应该解决“管理权”、“占有权”、“使用权&r...

Read more

“私有制”不是罪魁祸首(三)


 

“私有制”不是罪魁祸首(三)
“私有制”被动摇的结果是社会失去稳定
 
(2006.2.13.刊发于《经济学家》)
 
张春津
 
任何阶级中的任何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都不会是同时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任何情况下,生产资料总是被一部分人以占有、使用或处分等形式实际上占有着。“公有制”惟一做到的只是明确地告诉人们这生产资料是归大家所有的。怎么样来体现所有人的利益呢?是生产资料分红了,还是生产资料送股了?全没有!这样一来,生产资料只不过是在权利上、名义上...

Read more

“私有制”不是罪魁祸首(二)


 

“私有制”不是罪魁祸首(二)
“私有制”说明不了所有制问题
 
(2006.2.13.刊发于《经济学家》)
 
张春津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从“奴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哪一种社会形态都不是“私有制”,或者说它们都没有资格把自身的社会形态称作“私有制”。这是因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