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骆轶航

《第一财经周刊》主笔,驻旧金山硅谷代表,TMT评论人

陌陌与新浪之警:开放平台上的陷阱!


  昨天被Facebook抄袭Snapchat的事弄得火大,写了一篇从根本质疑Facebook标榜的“黑客精神”的文章。当然,在中国这原本都没什么值得质疑的。所以,当创业公司陌陌跳出来指责新浪推进推出的语音聊天工具“微友”像素级和复印机一样地抄袭了陌陌的群组功能的时候,我考虑的完全是另外一件事。

  整个陌陌指责新浪微友的声明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其实是:“对一直跟新浪保持密切合作的我们来说,就像刚刚喊出一嗓子‘做兄弟的’,就发现自己已经仆街了”——陌陌与新浪签...

Read more

iOS 6为何将QQ拒之门外?


  蒂姆·库克(Tim Cook)爱上中国市场了,这一点从今年的WWDC大会上可略窥一斑。iPhone 4S和新iPad的Siri语音系统可以说普通话和粤语了,iOS 6也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定制,深度整合了几项当地互联网服务:百度搜索、新浪微博、优酷和土豆视频服务、中文字典和中文输 入法。

  苹果针对中国市场数千万用户进行的iOS 6定制赢得了中国开发人员和媒体的掌声,这似乎是对中国消费者在过去3年中大量购买苹果产品,以及中国作为苹果第二大市场的回报。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苹果此次选择中国合作伙伴的逻辑:选择百度作为默认搜索引擎毫无悬念;尽管优酷和土豆早在2个月前就宣...

Read more

开发者的亚马逊


  它是程序开发者们的亚马逊商店,移动应用时代的Wordpress,在大多数移动应用开发者还没赚到钱的今天,为它们提供“零件”的服务商,到底能不能赚钱?

  现在,那些因为自己会做网页就说自己是“科技工作者”的人肯定是笑话。看看那些与信息技术无关的公司、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它们的网站不乏界面精致优雅和功能人性化的典范。而那些对个人品牌需求迫切的政客、艺人、作家和博客作者,个人网页的热闹和互动恐怕也不亚于很多公司的官方站点—比如奥巴马、Lady Gaga和林书豪,显然,他们和他们团队中的大部分人都与科技无关。
...

Read more

Evernote:虚拟大脑的商业逻辑


  当一个念头或名字从大脑里闪现的时候,关于它的全部记忆都被打捞起来—色彩、腔调、触觉、数据、形状、注释、声音和灵感。比如,当“纽约”从脑子里蹦出来,你会自动想起你和这座城市有关的一切:在中央公园的留影、收藏的卡内基音乐厅入场券、华尔道夫饭店的沙拉和牛排、莱辛顿大道上的波多黎各小贩,来自纽约同事的电子邮件,你读过的任何一篇关于纽约的报道和书摘,甚至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经典台词……这些散落在人生经历不同时间和场景的碎片,被一个念头召唤,悉数呈现在面前。

  它让记忆变得具象、流动和生机勃勃。现在,一款应用程序Ever...

Read more

社交改变一切:全线社交


  当Facebook成为一部手机的核心功能,你还会关心它的操作系统么?

  宏达电(HTC)最新推出的两款手机正在接近这一目标——它们各自有一个带有Facebook标识的按钮,用户能直接登录Facebook网站。通过摄像机直接将照片或网址链接上传到Facebook。当然,他们的手机通讯录也会和Facebook的好友列表整合在一起。

  如此简单的设计却让智能手机回归了它最原始的属性——社交工具。它曾是你的游戏设备、视频播放器、程序下载工具甚至遥感器,但现在Facebook凌驾在了一切操作系统与应用层面上,它掌握并且丰富着你手机...

Read more

Web2.0盈利模式综述:生存,还是毁灭?


 
生存,还是毁灭?
 
热情过后,中国的Web2.0社区终于得回答如何盈利的问题了
 
文=本刊记者  骆轶航
 (注:本文发表于《环球企业家》2007年6月号)
 

2006年10月,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年轻的华裔太太邓文迪第一次见到时任微软MSN中国区总经理的罗川,两个人的谈话始终围绕着一个被反复讨论的命题——跨国网络巨头为什么接连在中国失利?

 

曾帮助MSN在中国开疆辟地并实现用户和收入数倍增长的罗川,似乎是为邓文迪解惑的最佳人选。彼时罗川还未曾意识到,这场谈话将成为他新事业的序曲—...

Read more

漫长的婚约——BlackBerry vs 中国移动


 
 
漫长的婚约

 

哪里有全球化的商务精英,哪里就有“黑莓”的巨大需求,但RIM公司想得到中国市场的拥抱,为何如此艰难

 

文=本刊记者 骆轶航

(注:本文发表于《环球企业家》2007年8月下)

 

在北京,也许很难找到第二个像国贸中心楼下的茶餐厅和星巴克咖啡店那样的地方,充满着无处不在的“国际化”隐喻:每个平淡无奇的下午,各种混杂肤色的人们操持着各式口音的英语、中文普通话和粤语,在精致但拥挤的空间里分散成不同群落,却不无亢奋地谈论着几乎同样的话题:关于全球股市异动、风险投资、收购并购、石油价格,乃至互联网、Web 2.0……时而,...

Read more

从庞升东和51.com能学到什么


 
一篇关于庞升东和51.com的报道——《挑战者》,是我本人在《环球企业家》供职期间的最后一篇文章。不用说了,肯定也是被骂的最多、最狠的一篇文章。
 
在确定这个选题之前,我有顾虑。很简单,51.com在这么一个环境里做到今天这个地步,到了让网吧里的小屁孩们每人一个帐号的程度,的确有点没道理,怎么就轮到它了呢?为什么沈南鹏、周鸿祎和一些人那么看重这家公司呢?为啥我临时注册了个帐号,上去溜达了一圈也觉得挺好玩呢——我可一个小姐都没找。当然更多的顾虑就是,如果我对庞升东和51.com有哪怕多一点肯定甚至欣赏的话,这篇文章就会被打成“软文”、“公关稿”,天知道我只认得庞升...

Read more

关于Android手机—— T-Mobile G1的几点思考:


 
1) 一家公司没有在移动产品上的任何负累和遗产,才能真正地颠覆这个行业的游戏方式和价格,这件事真好。更重要的是,开放的操作系统第一次让人们知道手机的价格可以被消解到什么程度——179美元,这件事真好。移动终端终于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了。
 
2)G1让“云计算”在手机上的应用达到了目前的最高水平:Google Maps的完整功能,Gmail,街景、同步导航,Android Market的各种第三方开发的可被下载的应用,类似于iTunes的在线音乐下载……而且,你的电话联系簿竟然也是基于互联网的!!你知道Google互联网产品的布局是什么水平的,它把这套东西都迁移到...

Read more

新浪收购分众户外数字广告业务的“壁垒”效应


 

 

 

关于新浪收购分众户外数字广告业务,我只想说一个词,就是“壁垒”。

Charles Cao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说举的一个例子,这个壁垒就是“用多种渠道不限时间和地点地为用户提供内容,不管用户是在家里上网,还是在室外”。

我不觉得门户网站试图成为媒体广告公司是错误的。不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适合成为网络游戏公司或Web2.0公司——如果它看上去像一家网络广告公司,广告也撑起了整个公司的业绩的话,那么它最好就成为一家彻彻底底的广告公司。

对于一家不折不扣的广告公司来说,这宗收购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诱人的——如果不考虑未来的整合问题的话。尽管在电话会议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