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姚枝仲

经济学博士,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预计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3.5%


  2018年世界GDP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约为3.7%、按市场汇率计算约为3.2%[1]。增速与上一年持平。2017年世界GDP增长率从2016年的3.3%快速上升到了3.7%,提高幅度达0.4个百分点。2018年并没有持续这种GDP增长率快速提高的趋势。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开始减弱。未来世界经济增速下行的可能性较大。

  01

  世界经济总体形势

  一、经济增速出现下行迹象

  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并没有持续2017年各国同步强劲回升的势头,除美国等少数经济体的增速继续上升之外,其他大部分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出现了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G...

Read more

2017-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概述

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约为3.6%、按市场汇率计算约为3.0%[1]。从截至2017年10月的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可以看出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相比2016年有所上升。在上年度报告中,我们预计2017年世界经济按PPP计算的增长率为3.0%,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增长率为2.4%,明显低估了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我们低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曾经担忧欧洲内部政治冲突、难民危机、英国脱欧进程等会导致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结果2017年欧洲政治发展相当稳定,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德国总理默克尔获得连任,维持欧洲团结稳定开放的力量在政治上获得优势地位,欧元...

Read more

汇率改革需要“防火墙”


  对于关心资本项目开放的人来说,“改革次序”与“防火墙”是最耳熟能详的名词。资本管制总是被认为一国经济免于外部冲击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防火墙不是资本管制,而是市场化的汇率。防火墙不是要隔离国内经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是要留有足够的手段应对外部冲击。

  美元、欧元和日元均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这并不意味着外部资本可以任意冲击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这三个经济体均有独立而有效的货币政策,说明其防火墙是起作用的。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迟早要实现可自由兑换,那时的中国,同样需要防火墙。一个市场化的汇率体系,就是中国在资本项...

Read more

经济学家的经济形势分析与宏观调控建议


 

  经济形势分析:

  王子先(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与扩散,已经形成全球金融市场危机,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世界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大,始自2002年的世界经济繁荣周期正面临转折。

  王小广(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

  正常也是必要的回落,经济增长只要不降至9%以下,不应松动调控政策。要防止因出口增幅明显回落而导致GDP回调而过早地松动对投资的调控。

  许善达(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用市场经济导向的政策措施应对本轮通货膨胀是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短期应对本轮通货膨胀和长期发展统筹兼顾是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

Read more

贸易顺差中真有大量热钱吗


  升值预期与贸易顺差的突然增加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因果关系

  有两个现象被认为是支持贸易顺差中有大量热钱的证据:一是2005年汇率改革产生了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二是200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突然从321亿美元增加到了1020亿美元,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持续增加。前者可以被看作热钱流入的动力或者原因,后者可以被看作热钱流入的渠道或者结果。

  在逻辑上,上述两个现象之间并不存在严密的因果关系。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虽然会导致热钱流入,但是不一定以贸易的方式流入,比如可以通过经常转移或者金融项目流入。同时,贸易顺差的突然增加可能是热钱流入造成的,但是也可能是外部需求的变化或者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动等...

Read more

经济学家建言宏观调控


 唐旭(央行反洗钱局局长):

  经济增长在今年不能大幅下跌,低于10%的增长对宏观经济是一场灾难;出口增长按实物计算减速,按金额计算减幅不大,这就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国产业正在更新,价格正在上升。因此要坚持现有政策,只做微调,不要再大起大落。

  李伏安(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

  对内外不平衡调整的措施力度还不够,内需扩大措施、政策还不够。货币政策调整目标不清晰,政策效果相互抵消较大。

  余芳东(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

  2008年,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冲击较大,不可控因素增大,调控的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调控的空间。建议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Read more

外贸政策如何破解中小企业困局


       日前,中国政府高层的身影频现江浙粤沿海一带。7月4日至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急行苏沪;7月4日至5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南下广东;7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调研齐鲁半岛;7月2至3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考察浙江。高层行动的共同关注对象直指中小企业和外贸环境。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原油等价格一路高攀的“外困”中,中国出口企业纷纷放缓发展脚步。而在国内物价成本价格一路高涨,金融贷款银根紧缩的“内忧”下,一些中小出口企业已经出现岌岌可危的情况。正如陈德铭所说,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

Read more

如何看待上半年贸易顺差的减少


  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纺织、鞋帽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削弱,正伴随着钢铁、汽车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制造业和外贸格局的积极变化

  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出现爆发式增长以后,促进贸易基本平衡一直是近3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今年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月,累计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28亿美元,降幅11.6%,6月当月顺差更是同比下降20.7%。这次顺差减少,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下降起了一定作用,近几年来的政策调整更是功不可没。

  在贸易顺差朝着“基本平衡”的目标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的现象,出现了担心净出口...

Read more

姚枝仲:如何看待贸易顺差的变化


如何看待贸易顺差的变化
    2005 年中国贸易顺差出现爆发式增长以后,促进贸易基本平衡一直是近3 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出台了降低进口关税、征收出口税的政策,商务部出台了增加加工贸易禁止类项目等政策,财政部出台了取消和降低出口退税的政策,人民银行也在不断推动人民币的升值步伐。
    2008 年2 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 月,累计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28 亿美元,降低幅度为11.6%,6 月当月的顺差更是同比下降了20.7%。对于这次顺差减少,...

Read more

GDP缩减指数昭示中国通胀形势仍严峻


  12日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为6.3%,该指数已连续3个月下降。相对于年初的最高涨幅,CPI已经回落了2.4个百分点。通胀形势似乎已经明显好转。

  但是,从中国的经济结构来看,用CPI来表示总体通胀形势可能存在偏差,CPI增长率下降不能说明中国的通胀形势已经得到遏制。其主要原因在于消费支出在中国的GDP中仅占51%的份额。对于消费支出在GDP中占80%以上的美国经济来说,用CPI作为衡量总体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很有道理的。但衡量中国的通货膨胀显然不能仅仅关注CPI。

  一个更全面的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GDP缩减指数(没有扣除物价变动的GDP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