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雄斌

周雄斌,笔名:文雄,男,汉族。祖籍福建厦门,现居福建漳州。
自幼酷爱书法和绘画。中央党校政治管理和集美大学艺术专业毕业(国画系)。先后拜马一平、巫庆平,李福星、王仲谋、曾贤谋、刘金才、黄明铭等教授为师,学习书法和绘画。临摹古今书法名作,多年坚持不懈,对书法理论研究有独特见解,书法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本人传略被编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政协委员风采录》等。我对沈鹏主席书法治学精神和艺术成就非常的佩服,希望通过协会学到更多的艺术营养。
几年来,本人的书法理论在国内各网站和贴吧、博客上发表,受到广泛的支持和称赞,对宣传中国书法起到一定作用,书法和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举办的大展,作品曾被台湾和香港、海外艺术交流中心的陈列室等收藏。本人百度艺术大师周雄斌吧人气全国第十五位,也是百度艺术大师徐 悲 鸿吧吧主,对宣传中国书法和中国国画,贡献一些作用。
现为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海外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书画家闽南书画院理事、东南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福建漳州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联系电话:13860888578

有希望和信心就一定会成功


       有希望和信心就一定会成功,考驾驶证是技术和心理素质很好的训练。我的驾驶证考试非常顺利,科目一理论考试100分,科目二倒杆和场地考试100分,科目三路考是2012年12月21日,能顺利通过。非常高兴地。我一定要训练成为驾驶能手。 学习驾驶和学习书法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的书法老师曾经这样对我们说过:“你们学习书法,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和名人,天下能人许多,只要我们对比自己,每过一段时间,都有所提高就可以。”这就是超越自我的问题,只要我们有勤奋苦练的决心,相信每过一段时间,对比自己就一定...

Read more

论行书的主要特点


 

一、行书在书写的过程中,必须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
意思就是这样:“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行云流水,而不间断,永存乎生意。”行笔时不停顿,落纸时不刻板,转笔要轻,粗笔要重按。这样的行书才有生气。
二、行书必须脱掉楷则,从楷书过度到行书,恐怕停顿是一个最大问题。提、按在行书中是最关键的笔法,但初学知道按,而不能提。行书的笔法关键在脱掉楷则和巧妙使用提按。
三、行书的萦带的妙用,行书中笔划之间的连接处,有连也有笔断意连的,均是萦带。这种笔法是要轻而准。
四、行书必须连绵不断,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不像楷书那样都是独立存在,而是...

Read more

书法和健康古今谈


历代书法家中高寿者不可胜数,唐代欧阳询活了85岁;柳公权88岁;明代文征明90岁;董其昌82岁;现代书画家齐白石97岁;当代书法家  苏局仙、北京的 孙墨佛,他们的寿都超过百岁.......当苏局仙先生102岁的时候,人们向他请教养生之道,他说:“唯书法而已。”古往今来 ,多少书法老人享寿极高,这同他们书法修养是否真的有密切联系呢?
   医学界、书法界众都专家学者经过长期实践、研究讨论,回答是肯定的。练习书法的确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Read more

论徐悲鸿的素描见解


 徐悲鸿是进代史上一代宗师,对中国艺术事业贡献巨大,在艺术基础素描教学方面很重视。他非常重视素描,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美术的基础。而且一定要严格训练。最基本的是培养正确的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并把它生动地表现的能力,他反对看一眼画一笔,要求做到“胸有成竹”。还要求学生立志画一千张素描,一千张是言其多,意在必须在量中求质,其实是越多越好,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最好是经常画,天天画,大师的见解,我们真的要好好学习啊! 

Read more

学问需要积累的问题


  百尺高的楼阁,平地起,千尺长的绢帛,是一尺一寸累积起来。一万石的钟,是一铢一两地聚起来的。朱熹称从事学问必须一铢一寸地积累。所以我国古代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洲,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是说明我们在求学过程中,如果要想成功,就必须重视积累的重要性。“千里之行,始与足下。”所以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Read more

饮茶的学问


我国人民饮茶,历史悠久,早从唐代起已经形成时尚。
我们常说,不可一日无茶。意思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一天能离开茶。
饮茶很有讲究。
一、首先要讲究茶叶。俗话说:饮茶要新,喝茶要陈。一般说,茶叶新茶为好,隔年的茶叶其色、香、味都不如新茶好,其成分亦会起了变化。
二、再说茶具,泡茶以陶瓷茶具为佳,陶瓷茶具和茶叶不会起化学反应,保温好,沏出的茶水色、香、味妤俱好,尤...

Read more

关于中国画生存和发展问题


 

        国画着重讲究的是画家的个人感情与艺术修养,但现在的画风西方味太浓,太重视画面色彩, 构图与素描关系。难道这就是所谓中国画发展的新的趋向吗?借鉴固然是好的,但我们却磨灭了我们的本性。所谓“中西结合”就是以纯西方绘画手段来画中国画吗?没有了流畅的线条,没有了浓淡干湿的笔墨,重要的是我们迷失了自我。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的同时应该有所创新。吸收西方绘画的优点。是保持传统上的吸收。中国是讲究书画同源的。无论是中国的画还是字,这里面其实都是一种神韵,是一种依托。写生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