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劲上

许劲上积极倡导“产业为本、金融为器、整合为王”的产业整合战略思维,提出要做“中国产业整合者”的伟大口号,他的资本运作思想对当前中国企业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许劲上长期专注于企业并购整合研究,形成独到、新颖的企业并购整合理论体系,是国内少有的优秀青年讲师,以良好的声誉、专业的水准、务实的风格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许劲上擅长“以整合应对整合”,即整合全球优秀人才、资本、管理、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来帮助中国各大行业的优势企业完成行业整合,进而完成中国产业整合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提升产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许劲上独创“以整合应对整合”的整合式咨询新模式,填补了管理咨询空白,丰富了企业战略咨询理论体系,整合式咨询是顺应中国产业整合历史大潮而生,同时也必将在未来数十年的中国产业整合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并发挥最大的威力!

  许劲上理论与观点:

  整合者才有未来:这个世界不缺资源、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也不缺人才,唯一缺的是整合,或者说缺的是把一切资源有战略、有创新、有效率组织起来使之相互联动的强有力的整合者,这些整合者将是未来的英雄!  中国经济必然从总量时代走向质量时代,产业整合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产业整合由于具有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未来中国也必将诞生世界级的企业航母!

  并购可以创造价值: 兼并收购是实现产业整合的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我们要挥舞好这把利剑,并购本身不会创造价值,有“预谋”的并购之后的整合才会真正创造价值,换句话说,事前没有整合策略的并购,傻瓜也可以做到!

  并购前的工作更重要: 基于细心的研究与搜寻,然后决定采取收购、参股在内的相应策略,并购前的系统研究分析工作相比并购执行中的风光以及并购后的漫长整合更为重要,我认为并购是一件胆大心细的活儿,需要我们在并购之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厚积薄发,在并购之前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在行业内进行系统化搜寻,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用一个有充分准备的头脑来静静等候并购时机的来临才是最明智之选!

  适度并购、完美整合: 我认为企业不应该太频繁做收购,持续并购会对企业造成持续的压力,不仅没有时间消化并购,无法理顺关系,也无法从中创造最大的价值,企业应该适度并购、完美整合,并购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并购一个企业之后,用心整合、好好消化,产生新的现金流来源以后再考虑下一次并购,并购整合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利器,但对于这个利器只有明智的运用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

  学习式并购:  并购本来是一件很有征服象征意义的事情,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那种征服式的并购(强势并购/敌意收购)的结果却差强人意,让人不敢恭维,那种“我永远是正确的,你必须按照我所说的去做,否则我就裁员换人”的征服者思维模式在以后的并购实践中是吃不开的,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自讨苦吃的结果,我们不能有占领军的心态,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那种“学习式并购”理念,学习被并购企业的长处、有点、尊重被并购企业的员工、企业文化等等,抱着一种合作者、学习者的心态来与被收购企业相处,并购方企业才会得到更多!

并购重头戏:打响并购战后之战!


    前段时间有部热播谍战剧,名字叫做《战后之战》,剧情是讲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一系列明争暗斗的精彩故事,由此我联想到并购大战(交易)之后的整合战役,并购之后的整合相对于并购交易执行本身来说就是一场悄无硝烟的战后之战!

    在我的并购战术体系中,我把并购之前的一系列充分的准备工作叫做备战,把并购交易启动到并购正式协议的签署这段工作叫做开战,而把并购之后的整合则叫作战后之战,另外还有一场贯穿并购始终的并购风险防御战,在这些并购战役中,我认为并购之后的战后之战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因为并购的核心就是整合。

  ...

Read more

中国企业家,请把并购辅导提上日程!


    在网上输入“上市辅导”,搜索出过百万的相关信息量,而输入搜索“并购辅导”,相关信息却少的可怜,基本上没有直接信息,这是为何?我们都知道,在企业IPO上市之前有个上市辅导期,一般辅导期限为一年,这是中国证监会明文规定的,上市是一件关乎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监管机构和企业给予重视是应该的,可有一点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并购辅导期”?上市重要,难道并购就不重要了吗?

    并购是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面对全世界居高不下的并购失败率,我...

Read more

贯穿并购始终的两条红色警示线


    并购博大精深,一桩并购交易涉及许多条件和要素,也牵涉到许多的利益相关方,要想成功圆满的完成一次并购交易行为,并购的决策者与执行者一定是小心翼翼、甚至是如履薄冰,在众多的并购关键要素之中,有两个更是需要战战兢兢地谨慎对待,它们就像是贯穿并购交易始终的两条红色警示线,是断然不能轻易碰触和逾越的,这两个要素就是战略和风险。

    我们先来说一下并购中的战略要素,有人说,并购只是战术,关战略什么事儿啊?不错,从本质上看,并购只是战术,只是实现战略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既然是战术,那就必然是要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就应该以战略为核心,...

Read more

并购的核心与本质是整合


    昨天拜读了一本新书,名字叫做《小世界:全球整合重塑中国商业模式》,书的主要作者是深圳怡亚通的老总周国辉,书中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系统阐述了全球整合的大趋势,可谓有理有据、可圈可点,读后令我感慨不已,因为我与书中的观点有太多的共鸣之处!

    大家都知道,如今全球化的趋势早已势不可当,经济一体化、甚至全球一体化都触手可及,“地球村”早已成为公认的概念,既然大势已定,我们接下来应该考虑的就是作为我们中国的一份子,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应该如何顺应并把握这个全球整合的大趋势,因为只有我们的企业...

Read more

浅论并购交易的风险掌控术


    众所周知,并购交易是一项风险系数极高的战略活动,并购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帝国,也可以很快令一个企业覆灭,自从有了并购行为,并购就与风险二字形影不离,可以说并购就是一个与无处不在的高风险不断博弈的过程,赢了就得到令人乍舌的高回报,输了就有可能无路回头。
 
    今天这篇《许劲上讲并购》,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并购交易的风险掌控管理的技巧,这段时间我正在着手操作一个汽车经销行业的并购案例,其中由于牵涉到一些明显的并购风险,所以有些棘手和挫折,这也令我再次感受到并购交易的风险特性。
 
 ...

Read more

中国企业家,潇洒一点儿!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是关于潇洒的话题,潇洒这个词是个褒义词,我们都喜欢、羡慕潇洒的人,认为他们洒脱、不羁,很乐观、很积极,可是我们自己却有时候不懂得如何让自己潇洒起来,这是一个大家都有的感触,我也有。
 
    中国受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比较严肃的,整个亚洲文化都是那种很严肃刻板的类型,我们的严肃不像西欧德国的严谨,更不像北美国家的的天生洒脱、凡事超然,甚至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这个没办法,几千年的文化养成的国人性格不是随便可以改掉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或者是应该要做的,就是...

Read more

中国企业并购保卫战何时打响?


    前一段时间,有部电视剧很热播,名字叫做《婚姻保卫战》,今天我想套用一下这个剧名,写一篇有关中国企业并购的文章,名字就叫做《中国企业并购保卫战何时打响?》。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看到近几年众多优质的中国企业被外资巨头纷纷收入囊中,很是痛心疾首,凡是熟悉我的朋友,或者听过我并购课程的朋友都知道,我做并购有两个一定要说在前面的两个重要原则,第一个就是我从来不帮着外资企业收购中国企业,二是从来不帮着一个企业去反收购。

    中国加入WTO,各个行业逐渐的对外开放,这就导致大量的...

Read more

历数中国本土并购专业机构与人士


    并购是一个舶来词,在中国长足发展没有几年光景,目前,整个企业界对并购的参与意识还不是很强,高频率、大交易额的并购活动还没有成为风气,中国的并购大浪潮还没有真正到来。

    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本土的专业从事并购业务的机构与人员也没有太多,几乎可以屈指而数,经常有些人在我的并购课堂上问我,国内目前专业做并购的机构与专家都有哪些?

    今天借这篇文章,我就把我所知道的国内几家比较专业的并购机构及专家做一个介绍,方便大家在对并购感兴趣、有并购需求的时候,能够有所参考、对比。

 ...

Read more

尊重式的并购更容易成功


在一般人看来,兼并收购是一件特别具有“征服”象征意义的行为,觉得作为一个并购方发动并购交易是一件特牛气的事儿,受“成者王败者寇”思想的影响也往往很自然的认为并购方企业是胜利者,而被收购方就是失败者,胜利者理应就该盛气凌人,失败者就活该逆来顺受,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一种理解和看法,在任何一个并购交易中,只有双方共赢,这个并购交易才是成功的,并购交易的双方企业只要有一方是输家,那这桩并购交易最终就一定要失败的。
 
在我的并购课堂上,我经常强调,在市场经济领域的并购行为与人们通常理解的成王败寇不能简单的联系在一起相提并论,相反,一种...

Read more

哑铃状的并购交易曲线最完美


    当今世界,并购风云四起!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8月份,全球的并购交易额就创下了自2007年以来五年的最高记录,达到2850亿美元,各个主流财经媒体纷纷以“八月,全球并购疯了”“8月并购潮狂涌天价交易”等夸张标题来形容今年8月国际并购交易的火爆,在中国,我们的企业也不敢示弱,光是在8月份发生的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并购交易达46起,总交易额为90.45美元,虽然占全球总交易额比例不大,但无疑透露了我国企业的并购热情的日益高涨。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