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眭林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世纪的新挑战会是什么?
彼得德鲁克说了很多明天的事,但最主要的一件事情是以前的一切都会改变,我们的挑战是不仅要管理好的我们的外部环境,更要做好自我管理。

管理的方向,主要应该着重于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而我发现对于中国品牌咨询和设计来说,有两个巨大的堰塞湖。一是经过30年多来的发展,很多人与企业都有了钱,最不缺的就是钱,但却不懂得做好品牌。有四个原因,一是因为不知道还有好的品牌咨询;二是舍不得把这当作开支而非投资;三是找不到不知道怎么找;四是信不过该如何合作相处。

另一方面,却有1400多万企业,一年只有100-200家左右能得到最好的咨询。

而对于企业文化,对于先做品牌,还是先做企业文化,很多企业还存在着重大误区。例如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就并行不悖。其实最佳的方案应该是咨询专业的公司,让两方面能够系统性地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整体梳理和总结以及当今中国最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说明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整体梳理和总结以及当今中国最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说明什么?

 

    一直以来,对于毛与邓的争论,对于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的争论络绎不绝,但既然说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个话题,那么我们就非常有必要来仔细梳理一下其发展过程。不然对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将缺少历史视角。同时也将呈现一下,至今为止,中国在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哪些,以此来验证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竞争力和发展趋势。

    第一毛时期中几个关键词:公有制、计划经济、人民公社、大跃进、优先发展重工业、文化大革...

Read more

中国历史兴衰发展的主因简述及未来中兴“科斯对中国的十大建议”


中国历史兴衰发展的主因简述及未来中兴“科斯对中国的十大建议”

 

中国历史的兴衰发展主因简述

中国曾经以不到5%的管理者管理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并创造了当时最好的管理思想和最大繁荣。

当时在农业社会,儒家和法家的“严格控制”和“愚民政策”等还是提高了当时的生产力的。但是到了“工业革命”时代后,世界的生产力来源主要来自于工业发明和科学实验了,所以中国开始落后了,再加上外族入侵、佛教文化等外来文化影响(不是指佛教文化中没有先进性,这里仅指“迷信文化”对科技文...

Read more

我在品牌咨询中“肝肠如火、情真似金”地行进


     从小以来的我,生活在佛教世家,外婆是虔诚的佛徒,善良慈爱的外婆教导我“宁可做十件善事,莫做一件恶事”。由她一手带大的我,从小就善良而诚实,阅读了无数佛经佛典,研究过中日台的佛教发展史,研究过太虚法师的思想理念,也看到了力行法师理念的台湾慈济如何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美的宗教。受此感染与熏陶,我也曾经自拟过一部《善善经》作为自己终生追求。

 

    曾经的我,读遍天下的武侠,直到有一天忽然投入其中,成了一个网络武侠的作者,成了榕树下武侠版的编辑,写下过我的《天涯...

Read more

现代农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最新思考


 现代农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大趋势面前,如何建设现代农业的企业文化,如何走向科学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希望从行业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全世界先进经验和技术的走向上,作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行业本质与规律

 1、传统农业的变革与改良

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历史,是人类在大自然条件下农业生产能力逐步变迁的历史,也是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变迁历史。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农业的发展与变迁。

1)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在传统农业时代的现实中,社会总体所生产出的粮食不...

Read more

中国呼唤什么样的最佳管理,我第一个先想到了华为


  

最近在网上连续看到两篇文章,虽然作者不同,国藉不同,但意思却有一个很大的共性——“中式管理时代的来临。


   
首先国内的一个观点认为:中国现在进入新中国成为起来的第三个30年,管理与文化的30。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30年是政治的30年,第二个30年是经济的30年,现在是到了管理与文化的新的30。也是符合历朝历代的规律的,第一代都是着重于军事与政治,第二代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第三代发展管理。

 &...

Read more

中国科学经济落后之谜及中国应该信仰点什么?


关于中国为什么会落后于西方,为什么科学与工业革命没有发现在中国,以及现在中国应该信仰什么,这些命题,无数中国知识分子都深深投入其中进行了不知道多少探索,有一些是得到收获的和真知的。

 

从我阅读过的资料来看,从经济学角度看得深入而杰出的人当属“林毅夫”,中国是农业国家,生产力的积累与进步来自于经验,然且西方产生了“实验室和科学”!在原始积累时期中国人多地大物博,生产力自然较高,当科学方式和实验室产生以后,效果就远远超过原始经验积累了。所以拐点发生在“R&D”。
 
二是从历史角度,...

Read more

我对国企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切都要在“二次入世”这个大前提下观照。国内改革是为了更好地走向国外,是外强关系,内强改革。是为了更快速地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避免“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危机。

然而中国的基础并不牢固,首先先进的生产服务业的严重缺失制约了中国生产制造的整体升级能力;其次是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和负债过高,制约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再次是科技研发和自然科学的成就难以成为新产业的成长新动力,以及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的储备不足和供应短缺,还有就是体制的制约。

这些正是限约中国经济快速跨越“中等收入缺陷”...

Read more

正确认知外资品牌和中国品牌现状及对策


 对于一个现象的发生以及解读,如果只侧重于不利的一面,可能将会忽略我们30多年来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成就,而在警惕和惊醒之余,变得迷茫和盲目。

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战胜外资品牌的杰出案例,而且未来也将越来越多,关键是找到科学和系统的品牌建设之路,从品牌战略、策略到设计与执行的全方面建设着力点。

还有一个事实是,即使是同样的外国著名品牌在中国和国外可能有着绝然不同的结果,比如众所周知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在美国麦当劳远胜肯德基,但在中国恰恰相反。还有高露洁和佳洁士,用的是同样的一个定位和广告创意,但结果绝然不同。为什么呢,这就是品牌的“先入为主”。

...

Read more

中国企业今天与明天的重要挑战


中国企业,对于今天与明天的重要新挑战会是什么?

彼得德鲁克说了很多明天的事,但最主要的一件事情是以前的一切都会改变,我们的挑战是不仅要管理好的我们的外部环境,更要做好自我管理。

其中管理的方向,主要应该着重与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而我发现对于中国品牌咨询和设计来说,有两个巨大的堰塞湖。一是经过30年多来的发展,很多人与企业都有了钱,最不缺的就是钱,但却不懂得做好品牌。因为不知道还有好的品牌咨询,舍不得把这当作开支而非投资,找不到不知道怎么找,信不过该如何合作相处。

另一方面,中国有1400多万企业,一年只有100-200家左右能得到最好的咨询,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最后,对于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