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霍立峰

学会思考

从制造大国向服务强国迈进


从制造大国向服务强国迈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提出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财政与金融支持力度、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推动服务业的发展。随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财政部印发了《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重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

  一系列利好政策昭示着,长久以来我国以生产制造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将被打破,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Read more

在“创新的春天”创造辉煌


在“创新的春天”创造辉煌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并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后胜利闭幕,全国人民由此踏上了新的五年征程。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当人们满怀喜悦、期待未来美好生活之时,不会忘记30年前的3月18日召开的改变中国科技发展命运的重要会议——全国科学大会。这次大会不仅标志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78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随着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Read more

以美好的愿望期待“两会”


以美好的愿望期待“两会”

   又是一年“两会”时。三月的神州大地,春潮涌动,万物复苏,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殷殷期盼和嘱托,汇聚北京,共商国是。

  今年的全国“两会”因为是5年一次的换届大会,将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备受全球瞩目。同时,作为中国的一件政治大事,“两会”更为全民所期待。

  中国今后的道路如何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科技实力能否加快提升,生活水平能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

Read more

走好成本重压下的创新路


走好成本重压下的创新路

  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若干因素的变化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曾经屡试不爽、被很多企业当成核心竞争力的低成本比较优势,随着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而日渐削弱,高成本压力正日益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凭借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制造、规模效应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积蓄已久的生产力,迅速成为“世界工厂”,极大地发展了国民经济。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物价飞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尖锐矛盾的凸显,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比较...

Read more

大兴艰苦创新之风


大兴艰苦创新之风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亲切看望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吴文俊,这在全社会尤其是科技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不仅为党中央深切关怀科技工作者而欣喜,更因钱学森的顽强、吴文俊的简朴而感动。

  作为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已经97岁高龄的钱学森,原本可以安心静养,但他依然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坚持每天看报、学习;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数学家、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邵逸夫数学科学奖等重要奖项获得者,已经89岁的吴文俊,原本可以拥有更好的居住条件,但他多次将组织上分配的新房让给其他同志,自己始...

Read more

改革创新无止境


改革创新无止境
 

  改革开放30周年的话题,注定要贯穿2008年始终。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一场有关“中国改革30年”的论坛,率先在北京大学登场,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 、茅于轼、樊纲 、林毅夫、张维迎等纷纷现场说法,拉开了评价与展望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可以预想,这场由经济学界发起的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讨论,将逐步扩散到各个领域,进而形成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

Read more

让创新精神永放光芒


让创新精神永放光芒
 

  新年伊始,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一大批杰出的科技工作者成为耀眼的明星,科技之光熠熠生辉。虽然他们从事的领域不同,获得的奖项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创新精神。

  我们看到,无论是2007年度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闵恩泽、吴征镒,还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普通工人杨建华、王军,甚至是农民王子纯,作为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们都通过创新思维,运用创造性劳动,为中华民族的创新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崛起中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创新大家和草根发明家;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这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自主创新色彩...

Read more

开创更加精彩的2008年


开创更加精彩的2008年
 

  收获2007年累累硕果,我们怀着喜悦而激动的心情,站在了2008年的起点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节点,注定了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必将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成为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印记。

  2008年,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伟大事业,将在2008年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

Read more

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出新步伐


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出新步伐


不经意间,我们即将告别2007年,进入崭新的2008年。

在2007年的大门即将关闭之际,蓦然回首这一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各个方面的努力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迈得稳健而有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这极大地振奋了人们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的热情,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Read more

孵化器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希望工程”


  20年弹指一挥间。1987年6月8日,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诞生。以此为标志,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正式扬帆启航,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科技企业孵化器之旅。如今,科技企业孵化器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锦绣中华的大地上,散发着科技创新创业的光辉。

  经过20年的探索,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以人为本,在将科技资源迅速高效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到2006年底,全国已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

Read more